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20次组卷 | 133卷引用:福建省泉港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
2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19-01-30更新 | 5492次组卷 | 10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暑期测试卷历史试题
3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019-01-30更新 | 6852次组卷 | 7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暑期测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019-01-30更新 | 5791次组卷 | 6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暑期测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019-01-30更新 | 5129次组卷 | 7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暑期测试卷历史试题
6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材料三   

类型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9.1%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不足1%
个体经济71.8%7.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4)综上所述,就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贪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526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