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距今约4000年的陶寺遗址(山西)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棺椁制度等。据此可推知(     
A.陶寺遗址已经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交通发达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流
C.中原地区文化受周边文化的影响D.长江流域文明水平超过黄河流域
2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57次组卷 | 9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49次组卷 | 38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直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由此可知,红军长征最大的精神力量是(     
A.人民群众的患难与共B.紧密团结的精神
C.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D.实事求是的精神
2024-04-29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多次作出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与美方接触的信号。据此可知,中美关系的缓和(       
A.说明双方的根本利益一致B.基于两国的双向需求
C.改善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D.摒弃了意识形态对立
6 . 谷文昌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实事求是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谷文昌主要事迹简表

1915年谷文昌出生于河南林县贫苦农民家庭
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救国会
1942年谷文昌参加了当地党组织,捐出了资金作为革命军费,编顺口溜唤醒群众革 命热情,发动群众
1943年经当地领导人介绍,194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帮八 路军送信,侦查敌情等
1944年当地遭遇蝗灾,担任剿蝗指挥部侦查员,领导群众灭蝗斗争,保护了农业生 产
1945年领导群众掀起养蚕运动,组织群众成立互助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谷文昌组织民兵,参加了上党、邯郸、新乡等战役,胆识 过人,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
1947年担任区政委,参加土改工作
1948年报名参加南下工作队,渡过长江,转战江浙沪,直抵福建漳州东山岛
1952年担任东山第三区区委书记,肃清国民党残匪,领导当地土改,团结群众,巩 固政权
1955年担任东山县县委书记,领导群众治理东山岛风沙灾害,经历一次次失败,十 几年努力,改变了东山面貌
1964年1964年调任省林业厅厅长,只带走两箱子个人衣物,女儿一直在基层工作, 平时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两袖清风
1967年文革期间,下放宁化县红旗大队,帮助生产队提高了粮食产量,被称为“谷 满仓 ”
1981年谷文昌因病去世,骨灰葬于东山岛林场
据表请为谷文昌纪念馆设计两个展区,分别指出各个展区的主题并作简要介绍。
7 .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这一理论(     
A.认为国内存在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在中共二十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8 . 下表反映出(     
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分阶段统计表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小计
1949—1959年14513032
1960—1966年1141117
1970—1979年1222151362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比较宽松B.新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全球认可D.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一举措(     
A.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照搬了苏联发展模式
C.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定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3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C.实现了依法治国方略D.标志着政协制度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