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4 道试题
1 . “历史周期率”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往往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是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到延安考察向毛泽东提出的。毛泽东回复以“人民民主”;2012年,习近平重提这一话题,并郑重回答中共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从“人民民主”到“自我革命”的话语变迁反映了(     
A.制度建设的完善B.人民主体的扩大化C.改革开放的成效D.共产党的自我调适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的农民在宋元以前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进中国人认识与汲取西学的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而其本身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 “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少数人虽然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更开明的人就会在事实的刺激下因势利导,走出更远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时局变迁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拟定一个论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56年底,一个西方记者在中国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体现出当时(     
A.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B.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
C.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A.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局限性B.根除了制度近代化顽疾
C.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6 . 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A.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B.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D.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7 .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确立的这一过程反映了(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5年,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胁迫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北平(今北京)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其达成的协议,即“何梅协定”。日本希望能够借此将河北、察哈尔、北京、天津等地通过“自治”而从中国分离出去。据此可知(     
A.国民党放弃了全面抗战政策B.抗日救亡运动遭到挫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D.日本加紧了侵华的步伐
9 . 试办经济特区正赶上国家处于经济调整时期,但是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广东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便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表明(     
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党和政府全力支持特区建设
C.开放之初政治环境复杂D.经济特区推动国民经济调整
10 . 1905年第6期《东方杂志》上写道:“上至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各界舆论对此更深信不疑,更几成士大夫之“口头禅”。这(     
A.对新政产生影响B.刺激了革命的爆发C.改变了政治格局D.挽救了清统治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