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下表是唐朝至南宋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它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地域年代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493459679
南方2578301238
A.南北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D.中央集权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
(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
(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
占全国户数
比例(%)
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4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2次组卷 | 143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5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12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2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0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宝安第一外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5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8 .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中国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外交成就及作用有哪些?
9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
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2020-08-25更新 | 15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