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究] 据史料,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结合所学,归纳新时期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2023-09-18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30课学习讲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2023-09-14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1课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提取材料二信息,简要论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一观点。
【知识归纳】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
朝代制度(措施)层级
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
西汉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前期设有封国,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划分州,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郡、县两级
东汉晚期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州、郡、县三级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州、县两级
唐朝设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成为一级行政实体;设置节度使道、州、县三级
宋朝改道为路,府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路、府、县三级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明太祖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后又派出巡抚、巡按省、府、县三级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省级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省、府、县三级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性认识
1.特点:
(1)在演变过程中,中央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与制约,地方则要求一定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对地方的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地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中央派出机构演变为正式的地方行政机构,比如刺史、州、行中书省、巡抚等都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4)地方行政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基层管理的地方化。
2.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但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中央派出机构往往承担事权统一的角色,最终固化为正式行政机构。
(3)沿袭变革是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区划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2023-07-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救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休。

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谈谈你对中国自古以来法律发展的认识
2022-04-08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6 . 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
2019-12-09更新 | 641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中华书局


简要归纳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
2023-10-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编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史料二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09-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5课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

材料:“两税法”树立了中国税制演进之路上的新的里程碑。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仅征税广度得到扩宽,且依据纳税人负税能力高低来征税,也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税收对象上“两税法”确立的“资产为宗”的计税原则,以后各代基本没有改变,整个趋势是财产税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头税的比重越来越小……在税收形态上,其间实物税虽然一直存在着,但较之货币税已经变为次要角色……在税收结构上,抑商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淡。

——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载《税务研究》2015年03期)


(1)根据史料,归纳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实施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