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唐书》所记载的830名唐代进士中,丘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213%;两者合占84.10%,寒素家子弟132人,仅占总数的15.9%。这表明,士族子弟在九品中正制瓦解后,在门阀势力屡遭压抑和打击的情况下,纷纷涌入科举行列,并凭借其深厚的家庭文化素养、家学传统及社会关系基础,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   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什伍”。唐后期,工商杂类入仕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及影响。
2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前期的历史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很多的说法。有学者把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主题确立为“辛亥革命——王朝梦的终结”,在此主题下,从近代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入手,步步推进,还原历史真实(见下表),既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又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今天的中国梦。

项目时间重大事件
背景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4—1898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维新变法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1911年新政和预备立宪
1905年同盟会成立
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
高潮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1911年11月全国十几个省独立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清帝退位
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摘编自谭方亮《历史主题教学的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主题,提炼观点,并从上表中至少选取三条历史信息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0-06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广东
南海
1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宁波5万两400人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2年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2-10-05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东京梦华录》卷六至卷十依次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

——摘编自张莉曼《<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女性民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摘编自吴超《中国社会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党和政府为应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哪些问题。
2022-10-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施政思想的变迁对于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

——摘编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

材料二   “六艺”即“六经”……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是“古圣先王”治天下的记录,而“百家”则是战国以下诸子的私家言论……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

——摘编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3-07-27更新 | 367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种马球起源学说

起源说主要依据

波斯起源说
自19世纪以来,欧洲体育史学者认为马球运动为最古老的棍击球类游戏,最先记载出现于波斯文献。据文献记载,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公 元224年至公元651年),马球运动十分盛行。

吐蕃起源说
有学者考证指出“polo”,语源于古代藏语的“polu”,在波斯语中   没有"波罗"这个名称,而且另外也找不到它取得球字意义的语根。《本世纪辞典》和《大英百科辞典》都认为“polo” 一词出自藏文, 这从词语来源上证明马球是出自西藏地区的。

中原起源说
中国球类运动历史悠久,公元三世纪前后我国中原地区已有打球或击   鞠运动,马球很有可能是在古代球类运动的基础上和游牧文化互相融 合发展来的。中国古代汉字中很早就有“毯”这个字出现。现存古代 文献中“毯"字最早见于西晋的《大宝积经》卷,其中写到“观诸含识,如毯为轮,精圆不定"。西晋时的《字书》和南北朝的《玉篇》里都均记载有“毯”字。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的著作《荆楚岁时记》 有“毯"字。有学者研究指出藏族所见的击球运动的记载“比汉族晚   五个世纪”。

——摘编自常浩凯《唐代马球服饰文化研究》

材料二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触处可见。 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蹄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武艺 …… 而且还   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

——摘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会有多种马球起源学说?上述马球起源学说是否 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如果成立请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体育文化兴盛的原因。
2023-05-22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共同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