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以劳动者人身相对自由为基本前提的租佃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与土地所有权集中同时发生的土地经营越来越分散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革。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倍于今故也。”张载说:“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土地的边际效用价值急剧提高,这就推动、迫使地主将所得积累下来,去开发新的土地,改善土地经营,从而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国家在保证农民有可以迁徙、可以选择地主权力的前提下,只问赋税收入,不管其余,就使社会经济活动有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选择到比较合理的发展路径。

——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宋代土地制度变革》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
2 .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2016-11-27更新 | 276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明清时期徽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D.明朝时期商业发展开始突破空间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其军事上的价值最突出表现在
A.杀伤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B.提高了国民党部队的实战水平
C.迟滞了日军侵略进程D.收复了日军侵占的大量领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2017-10-11更新 | 25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
6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段报告出自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2016-12-1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