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7次组卷 | 76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变革的哪些史实。

材料三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材料四



(4)观察上图,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0-07-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     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     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5 . 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
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6 . 《说文解字》

东汉初年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保存的大量古字古义,可为研究古代典籍文献、探讨文字起源流变提供宝贵的证据,清代的《康熙字典》、现代的《汉语大字典》的编写都深受其影响。

材料一:《说文解字》的编撰以小篆为基础,同时参考其它古文字,博采众家之说,力争各种解释都“信而有证”。编撰时还“分别部居”,即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许慎认为文字是理解经义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全赖文字。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

材料二:“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正达于最高潮”。“汉学”崇尚考据,反对“宋学”空谈义理,戴震是汉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说文解字》很有研究,并将其研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段玉裁,其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自是《说文》学风起水涌,占了清学界最主要的位置”。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乾嘉时期“《说文》学风起水涌”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②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
③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④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426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度量衡

材料一   商鞅方升因其详实的铭文、精密的制作和明确记录的容积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标准器。商鞅方升铭文如下:①“(孝公)十八年,齐连(率)卿大夫众来聘(商议大事),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秦国官职)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1升等于16.2立方寸)。”②“重泉”(方升首次颁发地点,今陕西蒲城)③“廿六年 (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④“临”(重新颁发的新征服地区)(备注:①②处字体一致,文体较细;③④处字体一致,文体较肥。)

材料二   清末度量衡器,名目繁多,漫无准则。1902 年,中日修订商约谈判正式开始,日方认为“由于中国的度量权衡制度暂未统一,给工商业带来相当巨大的影响,应当尽快统一”,提出中国货币度量衡改革条款。到1908年,清政府拟定出《划一度量衡图说总表及推行章程》,主要方针“恪遵祖制,兼采西法”。在这期间,关于度量衡统一标准争论不止。清政府内部坚持采用旧制的主张:“《大清会典》原定有度量衡标准”“况中国五千年来之习俗,百姓之日用而不知,何必更张,反滋纷扰”“骤改实属不易,稍不得法,转启吏胥烦扰”“量衡之数皆起于度,中国度数出于律尺,西法则用子午周之略数,原本不同为用”。公制支持者中“速进派”的主张:“盖因法国迈当法制(公制) 最准,各国称便,易于交涉。今中国改订之始,似以仿定迈当法制最为适用”“学问上 (科学界) 之便利”“事业 (工业界) 上之便利”“基础上(基本单位)之精善”“新尺初兴,俗人固疑其不变,迨越三月或四月,则又成习惯矣”。(备注:1.“速进派”主要由三类人士构成:清政府驻外使领、 留法学生、在华从事科技教育的外籍人士。2.公制,法国创立的全球性度量衡标准,以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作为标准物,十进制,换算方便,国际计量单位制源于此。)英制支持者的主张:英国度量衡协会秘书长麦尔斯提出“为推广商务起见,欲请中国改定与英国有同等比例之度量衡”;“天下各国商务往来,几尽用此种度量衡(英制)”;中国海关多沿用英制,所以改用公制“更张太甚”,成本巨大。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说明商鞅方升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清末关于度量衡统一标准的争论。
2024-02-01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史料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划线部分
A.记录了秦朝焚书事件B.批判了秦朝焚书的暴行
C.为秦朝焚书进行辩护D.分析了秦朝焚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中国近代史上,猛烈地抨击封建思想、使科学和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3-07-15更新 | 11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