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楚简本《老子》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与今通行本《老子》有很大差异。例如通行本十九章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楚简本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如果这里不是抄写上的错误,那就是一个摇撼我们传统知识的大信息。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B.历史文献只有与考古发掘结合才可信
C.史料价值取决于史料产生的先后D.历史信息可能随着新史料发现而变化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下图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该照片是中美正式建交的见证
B.该照片可用于研究中美关系正常化
C.现代人拍摄的照片无史料价值
D.“一国两制”是该事件的重要成果
3 . 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学者们发现杭州良渚文明主体由崧泽文化(因首次在上海市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发展而来,其玉器又受安徽凌家滩文化和北方红山文化影响,是中华文化“熔合”式发展的第一个典型。据此可知(     
A.文明融合始于良渚时期B.中华文明汇集众家精华
C.历史解释需以史料为据D.考古成果填补文献空白
2022-07-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杜甫的诗因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被后人称为“诗史”。有人认为它是研究唐史的第一手史料,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5 .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务繁多B.社会矛盾尖锐C.君主专制强化D.内阁票拟频繁
2021-01-2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秦律》内容的不同记载。

由此可知《秦律》
A.作为第一手史料,完全真实可信B.主要内容是保护生态环境
C.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D.体现了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2020-08-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把能否为国耕战作为判断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以法家学说为主导,利用儒家和道家的“刑名”之学,用名与利对耕战之民众进行奖赏。这说明秦国(       
A.促成“百家争鸣”B.重视实用之学
C.主张重农抑商D.形成法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文言公案小说作品能将公案与世情、爱情有机结合起来,在鞭笞封建官府草菅人命、兵痞衙役为非作歹、下层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丑恶现实的同时,也热情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善良忠贞、仗义助人、勇于牺牲的美德。这反映了(     
A.文学教化功能增强B.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C.世俗文学开始兴起D.封建专制的束缚松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制,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只限无官位的平民参与;制科无定期,有官职者也可参与,对后世有影响的主要是常科。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种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明经科主要考查帖经,覆盖经书若干字,令其填空,重在记诵。进士科主要考时务、帖经、杂文,难度大,录取不易。唐代应试者主要是中央官学的学生和地方投牒自考者。正式考试每年十月在礼部举行,科举及第后只是取得了入仕资格,真正获得官职还需要参加礼部的专门铨试。与均田制、征兵制等不同,科举制在隋和唐前期初步形成,唐后期及以后朝代又获得长足进步。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宋代建国以后,充分吸收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比如锁院(知贡者受任,则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多达50天)、弥封、誊录(设誊录院重新誊写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别试(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等制度。据统计,宋代科举每年取士360多人,是唐朝的4.5倍。“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也许解送”,甚至“狞干黥吏之子”“以屠杀为业”之人也可以参考。南宋宝祐4年(1256年),录取了601名进士中,其中平民出身的就有417人。

——摘编自陈峰《宋代科举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骆驼这种独特的动物成为唐代的一种象征符号,从国家、社会到精神生活层面,我们都能够看到骆驼的身影。骆驼在唐代的全面参与反映了
A.骆驼已取代耕牛成为主要的农用动力B.各阶层寻求异域珍宝的社会奢靡之风
C.已形成西部少数民族移居中原的浪潮D.对外贸易与开拓成为社会的价值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