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     
A.周期性的王朝兴衰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规律
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C.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D.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发展的根基
2 . 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2022-08-2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8-19更新 | 2126次组卷 | 49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宗藩体制内容有三:中国不干涉藩属国内部事务,中国与藩属国交往实行“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藩属国的国家安全。下列条约冲击了宗藩体制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越南条款》     ④《马关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9更新 | 41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2021-09-22更新 | 4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该是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2021-01-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康熙皇帝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活动有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1-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以下为1991年从唐朝金乡县主(李渊的孙女)与其丈夫合葬墓中出土的彩绘作品,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②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
③宽松开明的政治氛围   ④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 .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下面是有关扬州的几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隋炀帝开邗沟,“……海潮内于邗沟,过茱萸湾,北至邵伯堰,汤汤焕焕,无溢滞之患”。杜甫《后出塞》诗云“渔阳豪侠地,击古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为一而蜀次之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扬州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五代以后,扬州一度衰落。明朝时,扬州再度兴起。孔尚任诗云:“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乾隆时期的《淮安府志》记载“扬州繁华以盐盛”。“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麇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扬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王育民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谈到:道光四年(1824年)以后,运河上的运输货物已有很大变化,漕运完全被海运取代。19世纪末以来,运河航运更加衰落。至此,扬州工商凋敝。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和如图,分析近代扬州衰落的原因。
2021-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我国古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中我国六大古都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古都位置变化的总体方向是        
(2)作为北京的中学生,请你回答来京旅游者提出的下列问题
①现在的北京基本是在明清北京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明清时期北京的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
②北京既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请你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的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概述其历史意义。
2021-01-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