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指出“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近代以来,由“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西学传播渠道得以拓展B.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
C.中西文化的竟存与融通D.学习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识体系
2024-03-19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6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商品标价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B.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D.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配合减租运动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生产运动,人保西南区公司选择北碚重点进行耕牛保险的典型试验。公司与农牧试验机关结合,1950年北碚承保耕牛1000余头中,由于保险公司免费进行防疫注射和治疗,耕牛死亡率由4%减低为 0.1%。据此可知,新中国保险业的探索(     
A.配合了社会主义建设B.彰显了社会制度优越
C.提升了民众政权认同D.实现了农村经济飞跃
5 . 19世纪50年代,原先产棉布甚少的云南洋纱排挤土纱比洋布排挤土布的现象更突出,且云南存在尚多的闲散劳动力,致使“本省制棉”也“转售外人”,永昌的五色绵和采帛、丽江的氆氌、东川的苗锦等一时间声名鹊起。这说明当时云南地区(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快B.近代化因素助推传统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较低D.洋布排挤土布受制于原料成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38年3月起,画家黄尧在《华西漫画》上发表长篇连载漫画《孤岛追悼记》,有的描绘上海普通百姓饱受列强欺辱的惨状;有的描绘腐朽阶级无视侵略行为,依旧沉迷享乐;有的描绘汉奸商人为侵略者服务还趁机发国难财等。作者旨在(     
A.发掘艺术的政治功能B.批判国民党的腐朽
C.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D.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2024-03-14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辰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征讨辽东时,掳得少数民族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上愍欺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值),悉以钱布赎为民”。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B.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C.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D.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在位期间提议裁撤翻译队伍,亲自书写汉文诏书,下令用蒙古文翻译出版了不少汉文著作。这主要可以说明,元代(     
A.华夏认同得以实现B.推崇儒家思想
C.推动了文明的交融D.汉化进程迟滞
9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上谕:“今三宝(浙江巡抚)办理此案,本章于昨日进呈,奏折于今日始到,竟系于拜具题本数日后,方行具折。缓急倒置,殊属不合。三宝简任封疆,已经数年,不应不晓事若此。着传旨申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奏折制避免了政治决策的失误B.题本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
C.官员均可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D.中央已对文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10 . 有学者指出,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与日本首相谈及中国此次变法“生不逢时”“贵邦三十年前,外患未亟,其大忧仅在内讧”时,实际上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这一因素与当时“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密不可分。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的“另一种因素”反映了(     
A.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B.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D.民众非理性的排外情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