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0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据此可知(     

1950—1952年平均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即以上年为100)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中国

34.8

136.4

137.8

130.3

苏联

16.9

122.8

116.5

111.5

美国

8.5

115.5

107.1

103.3

英国

2.2

105.6

103.4

97.7

A.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获得成功B.苏美英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落
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D.冷战制约苏美英传统工业发展
2023-12-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国定进口税则后,关税税款被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关税两部分,前者照旧存入上海汇丰银行偿付外债,后者则存入上海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划分,将全部关税存入上海中央银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建设B.使国民政府完全实现关税自主
C.扩大上海中央银行管理职能D.为全面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基础
5 . 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 甲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材料反映出(       
A.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B.二者争论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产生
C.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
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空地种植果蔬,所产运到市场“视田之入复三倍”。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这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农业迅速发展B.封建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C.江南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D.农村封建租佃关系日益瓦解
7 . 下面分别是关于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都(       

①是中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                       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③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④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 . 汉时,臣子以“子谏父”的方式进言上谏,甚至直指君父的过失,进行辅弼。期望君主“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这主要反映出(       
A.汉代儒学是官方正统学说B.君臣关系渗透儒家伦理
C.士大夫匡扶人君维护统治D.官僚群体践行人本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抵中国自营的民营工业,1870年代有二十几家,以小规模工业为主,至1880年代后陆续增加,且已有若干大型工业出现。截至1894年,全国共有一百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其中,采矿业多与政府的军事工业配合,受政府控制较大,成效较小,其他轻工业因受政府干涉较小,成效较大,但因资本额少,难以与外国企业或外国在华企业相比。清末的民营工业,在1894年以前其资本额仍较官办或官商合办者为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各国忙于战争,不得不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迎来发展工业的良机。中国工业资本家纷纷集资设厂,引进先进技术,采用蒸汽力和机器。上海、南通、汉口、天津、青岛、广州等城市的资本家率先活跃起来。爱国心的驱使与利润的刺激,使民族工业大为兴旺,财富迅速增长,呈现出一片光明景象。1918年《大公报》上的一篇论文对当时生气勃勃的局面做了真实的描述:“中国工业日见扩充,各种机器势必多用,国家之兵工厂、造币厂、铁路、船厂及制革厂、电灯遍布各处,开矿熔化等事,均需机器。缫丝厂甚多,各处又有织布、织袜、棉线汗衫、纱及机器磨坊、面粉、榨油、锯木、造纸等厂,砂及水泥、烛皂、玻璃、瓷器等厂,年胜一年。”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民营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19世纪晚期相比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意义。
10 . 清朝一入北京就表明要沿袭明朝的政策、制度,称为“法明”。当时明朝政治上常用的制度法令汇编为《大明会典》,成为清廷设置一切制度措施的指南。这种做法说明(     
A.明清两朝建立初期情形类似B.明朝制度措施适应清朝实际
C.清廷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D.清朝照搬明朝文化进行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