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材料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2 . 如表所列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
项目工矿企业数资本额棉纺织厂面粉厂
1901~1911年约650家1.4亿多11家39家
1912~1919年约1120家2.85亿54家176家

A.面粉业发展速度快于棉纺织业B.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
C.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一战期间迎来黄金时期
2021-04-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立德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

3 . 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B.官僚资本凭借政治权力聚敛财富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4 . 如图所示是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2008~2020年全国铁路及高铁运营里程中的部分信息。以下选项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新时代我国高铁事业快速发展B.我国率先进行高铁商业化运营
C.中国高铁项目在世界遍地生花D.中国铁路修建技术居世界第一
6 . 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棉花出口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同时中国棉纺织业中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可见(  )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大B.近代棉纺织业受到冲击
C.传统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
2023-07-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18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改革后的自治区党政机构,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保持总体对应,也体现了广西特色,其中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大数据发展局等机构为完全自主设置。这一系列的地方机构改革有利于
A.实现中央的垂直管理B.地方行使完全的自治权
C.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D.确保壮族同胞当家作主
2021-02-08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较为一致的看法。当代学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

宋与辽夏金元历次大型战役胜败统计

进攻型战争防御型战争
失败成功失败咸功
宋辽战争3次0次2次6次
宋夏战争6次0次0次2次
宋金战争2次3次5次2次
宋元战争0次0次8次6次

——据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久以来宋朝“积弱”说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应坚持哪些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各地工业发展水平均衡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3—1980中国实施五年计划,投资逐年增多,资金需求量大。如表1所示,据表推断表,五年计划的实施(     
表:953—1980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表单位:%
时期国家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及其他投资
1953—195788.911.1
1958—196273.226.8
1963—196585.10.714.3
1966—197076.41.122.5
1971—197566.7132.3
1976—198057.54.53.534.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
A.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目标
C.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D.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