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159次组卷 | 126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文件颁布时间文件名称文件出处
1934年11月19日《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红军总政治部
1935年5月19日《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红军总政治部
1935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中共中央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B.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民族政策
C.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的重要性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4 . 史料探究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 年 9 月 20 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
2023-08-30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吉林省的安图宝马城此前被认为是唐代渤海国的驿站。后经考古发掘,发现了祭祀长白山的玉册,上面刻有“癸丑”“金”“於”等字样,“癸丑”是金章宗明昌四年,史书记载这一年,金章宗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专家因此认定宝马城为金代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遗址。这表明(     
A.基本史实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B.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
C.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具说服力D.历史认识随史料发掘而不断发展
2023-08-29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杜佑在《通典》中写道:“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唐德宗在《定两税诏》中曰:“两税外辄别率一钱,四等官准擅兴赋,以枉法论。”这两则史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C.扩大了征收赋税对象D.遏制了地方官员的腐败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内容为20世纪中国几部法律文献的部分史料信息。   

时间名称部分条文内容摘录
1908《钦定宪法大纲》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依据以上材料的一则或多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31更新 | 43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州地区经商风俗独特:“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其数奇贩折(经商亏损),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思念丈夫的惆怅心情)。”这一风俗反映了(       
A.安土重迁观念改变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C.工商皆本思想影响D.宗族血缘关系淡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南宋理学家、文学家,累迁直秘阁学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撰刊行《皇朝文鉴)、吕祖谦将儒分为真儒和愚儒,”徒诵训诂”“不知内省”者是愚儒,而真儒唯“实学”是求。“实学”者,乃济世之学。读史不应仅限于随事立论,更重要的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他认为观古史而不知鉴戒犹如心有所蔽,照此下去,则祸不远矣。在“六经皆史”的基础上又有拓展认为一切实事皆是历史,皆可作为考察的依据,过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作为史料来解读,这就更加开阔了史学的观察视角。他说:“史,心史也,记,心记也。未有一物居心外者也。”黄宗羲高度赞扬了吕祖谦的史学成就,近代很多学者也都认同吕祖谦对渐东史学的功绩。

——摘编自王飞《吕祖谦的史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吕祖谦史学观点的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吕祖谦的史学观点。
10 .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2020-10-25更新 | 439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