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但在汉朝并未设有专职与专人负责编撰,直到晋朝始设起居令等官员编写起居注,再到清朝设起居馆,由经筵日讲官专职编修,其职位多由翰林院官员兼任。其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日益重视文化修养B.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C.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D.《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2020-11-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这反映了(       
A.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B.甲骨文是中国较成熟的文字
C.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D.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
2024-01-02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内容是不同史料对西周宗庙制度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出处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尚书·金縢》
口周庙……用牲,啻(怖)周王、斌(武)王,成王……佳(唯)王二十又五年。小盂鼎铭《集成》2839
西周姬姓重臣亦有家族宗庙,其遗址呈“品”字形结构布局。陕西扶风县云塘村A级考古遗址
A.儒家忠孝观念影响祭祀礼仪B.西周通过尊祖敬宗维护贵族秩序
C.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D.早期国家举行祭祀活动日益频繁
2023-08-21更新 | 22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正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     
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B.占有史料的多少决定评价正确与否
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D.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
6 . 据史料记载,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丞相王导与其并排上坐。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门阀势力强大B.民族矛盾尖锐C.北民南迁D.政权频繁更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北宋末年(1110年),全国户数增长到2088万.但学者根据《宋会要》和《宋史》估算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数仅为2.24口。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人口统计只包括男丁。上述人口数据表明(     
A.相较汉唐北宋经济严重衰退B.宋代相关史料可信度不高
C.宋代重男轻女观念尤为严重D.史料运用需多方互证核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各少数民族已全部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     
A.唐诗不能反映唐代社会风貌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核心史料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2022-07-23更新 | 986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天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来源史料
《魏书·高祖纪二》“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
《宋书·谢灵运传》“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