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福州船政局从建立到1905年,共造出兵商轮船40艘,其中前4艘,轮机均购自西洋,自第5艘“安澜”号开始,轮机由船厂自己制造。虽然仍是仿照外国样式,但具体制造全由中国工匠完成,质量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也不逊色。这说明洋务运动促使中国(     
A.摆脱了对列强工业技术的依赖B.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C.具备生产大型军舰装备的能力D.自主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3 . 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其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A.合理优化了全国人口分布B.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
C.有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D.易导致国家出现征兵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       
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
5 .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前,曾向两广总督郭世勋递交了一封正式信函,这封信在语气、词汇和行文方式等方面均是以双方关系平等为前提进行表述的。然而在郭世勋上呈朝廷时,却将信译成了下对上的禀帖,尽显英国态度之卑微和“慕顺之心”。郭世勋此举(  )
A.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B.旨在引起统治阶级对外交的重视
C.体现了传统外交思维的深刻影响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朝贡贸易转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受到内、外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从内部看,在欧洲近代社会大规模转型、原有的国家功能受到挑战后,新的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抗传统的宗教文化,并致力于形成自身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从外部看,由于欧洲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间存在天然的竞争,而发展现代经济,无疑是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因此,谁要想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落后,就必须尽快地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杨解朴《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孙军《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范例。如下表,它以最大的城、最早的坝、最美的玉重新定义了江南的概念。由此可知,良渚古城(     
最大的城从城址区中心向外,依次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分别被城墙和外郭墙环绕;内城面积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630万平方米
最早的坝在古城建设之初,规划设计和建造了11条堤坝,分别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
最美的玉改进了切制抛光、琢刻、钻孔等制玉工艺,制作了种类各异的良者玉器,创造出了灿烂的良渚玉器文明
A.展现出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B.已经具备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态
C.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经济支撑D.证明当时长江流域经济领先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龢、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9 . 中国人口在康雍乾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康熙十年(1671 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人口从0.72亿人增长到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这主要缘于(     
A.政府出台奖励垦荒的政策B.精耕细作农业的高度发展
C.高产农作物得到大量引入D.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盛行
10 . 1912年9月28日,袁世凯通过临时大总统令公布,10月10日为国庆日,1月1日与2月12日为纪念日。同年10月10日,孙中山、黄兴将“革命纪念会”改称“共和纪念会”,国民党为此举行了大规模的国庆纪念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与专制矛盾日益激化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C.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D.民主共和体制稳定运行
2023-10-28更新 | 224次组卷 | 10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