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根据《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进行的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 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趋势的变化。
(3)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士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指出上述前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

(2)概括材料三中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主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D.推进了基层的社会自治
4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5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统计的公元1~1840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现代世界形成有影响的科技发明,据此可知
A.16世纪前中外科技交流较少B.中国的传统科技应用性较强
C.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明清科技呈现明显衰落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四支部队“扩红”人数统计(注:这四只部队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扩红”可以用于说明
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总数
扩红人数1.38万1.6万1.62余万0.2万4.8万

A.长征壮大了革命的力量B.中共找到革命正确道路
C.农民成为红军的主力军D.长征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2021-11-01更新 | 201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1-10-14更新 | 1481次组卷 | 59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榆林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唐宋时期科举出身社会阶层统计情况。由表可知,唐宋时期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
武则天时期63.3%11.2%25.5%
唐代晚期65.3%5.2%29.5%
北宋时期13%28.6%58.4%

A.门阀政治开始走向衰微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C.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D.庶族地主权力日益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5届陕西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