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元史》统计,1260~1263年的中书执政官共16人,其中汉人7人,蒙古5人,回回1人,畏兀儿1人,契丹1人,女真1人。这一现象反映元朝统治者(     
A.忽视“四等人制”的贯彻B.积极推进民族交融
C.注重对各族上层的笼络D.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2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材料三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按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辞海》

材料四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钱穆《国史新论》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唐代“贞观之治”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三省体制的职能及作用?
2022-11-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我国在1993—2000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
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
C.社会主义初级险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5 . 如表是城址考古中发现的先秦时期手工业遗存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遗址名称手工业遗存概况
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有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制骨作坊、陶窑作坊以及多处石器加工点等
安阳殷墟遗址有多处铸铜.制骨、制陶.玉石器加工等手工业作坊遗址
西安西周丰镐遗址有制骨作坊.制陶作坊遗址以及与铸铜有关的遗物
临淄齐故城遗址发现青铜冶铸遗址6处、铸钱作坊遗址5处、铸镜作坊遗址3处、铁工场遗址18处,还有多处制陶和砖瓦烧造遗址
A.官营手工业规模大B.手工业生产多样化
C.市场交易品种丰富D.手工工艺水平高超
6 . 下表是我国在1993—2000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
大学以上学历16.617.620.238.4
中共党员13.117.119.8

A.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
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020-04-21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D.有效防止官吏腐败现象
2022-06-29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贸易自由主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会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从清康熙元年(1662年)开始,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1757年起(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美国取得独立,资本主义新工业开始发展,但大量英国产品的输入严重打击了美国新工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保护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扶植新兴民族工业的发展。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平均税率为8.5%,此后到1808年,关税税率不断提高。1861年,美国通过了《莫里尔法令》,将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1861年的18.8%提高到1862年的36.2%.1864年,又通过了《战争关税法》,进一步把进口平均税率提高到1865年的47.6%和1866年的48.3%,期间钢铁工业、毛纺与丝织工业等快速发展。1876年,美国结束了长期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89010月,美国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达到平均49%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个别项目的税率比此平均数还要高得多,美国的贸易保护达到了建国后的顶峰。

——摘编自彭红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演变》

材料三   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07-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资料统计,1938年,一百法币能够买到一头大牛和一头小牛;1945年,一百法币只能够买到一条鱼;1946年,一百法币只能买一个鸡蛋;到1948年,一百法币仅能买四粒大米。据此可推知,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国统区(     
A.财政经济逐渐崩溃B.纸币快速升值C.民族工业飞速发展D.物价迅速下跌
2022-07-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56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
建交国家数25495469878895

材料三   从1978年到1986年,中国国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大幅减少。与此相对应的是,基本建设投入、科教文卫投入、城市维护建设投入等财政支出大幅增长,10年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哪两项成就?
(2)材料二的图表数据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了哪一新局面?这一新局面与材料一的外交成就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国家经费投入有什么变化?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0-01-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