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1935~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情况统计。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时间进出口贸易总额总额增长进口进口增长出口出口增长
1935年149100万元10.2%91900万元2.5%57200万元22.6%
1936年1644800万元94200万元70600万元

A.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国家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率先摆脱经济危机D.国民政府致力于抗战准备
2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9-01-30更新 | 1681次组卷 | 3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921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通渭县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703次组卷 | 17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地的地权情况表(据当地鱼鳞图册统计)。据如表可以推知当地
对象亩数分级户数户数百分比(%)田地亩数田地亩数百分比(%)
地主30亩以上20.28107.8212.44
富裕农民10—30亩50.7270.718.16
自耕农和其他小土地者10亩以下68799688.2779.4
A.土地兼并现象突出B.隐瞒土地现象严重
C.农民收入极不稳定D.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2022-05-23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
中国英国日本中国英国日本
28.7%5.2%3.1%29.8%9.5%2.8%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户律》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从而在基层建立起严密的居民组织。乡设三老,县设户曹,专门负责户籍的管理和人口的统计。户口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户内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土地、房屋、财产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征发赋役的根据。凡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为“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否则将被视为“亡命”,并受到严惩。汉代国家户籍大致分三类:其一为一般居民,其二为宗室贵族,其三为下等居民,如商人阶层。其中第一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编户齐民,是汉代户籍的主体。

——摘编自《编户齐民——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备》

材料二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含嘉仓(下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客,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来,最深的达12米。2014年含嘉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概括来说,宋朝粮食仓储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军粮、官体仓,二是各荒仓。前者包括州县仓、转般仓、京师仓、大军仓等:后者包括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等全国性备荒仓和社仓、平籴仓、平粜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宋朝国家通过仓储干预粮食市场最典型的措施是继承和发展前代的常平之法,在全国设常平仓,由政府进行粮食储备,“遇费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余”。照丰时期推行青苗法,把常平旧法的市场购销方式改为贷款于农的借贷预购方式,同时也保留了“贱余贵巢”的职能。这是一种比常平旧法更为积极的储备调节措施。

——均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广西四大城市(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大米批发交易量统计

时间195019511952
交易总量(斤)48221800152695200139719700
售出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2.550.170.2
公营0.81.82.5
私营86.748.127.3
购入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3.412.611
公营3.63.224.1
私营8384.264.9

——王春英、张艳梅《向社会主义过渡:建国初期的粮食市场与国家调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含嘉仓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粮食仓储体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只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内容进行合理解读
9 . 下表是对1918-1920年工人罢工斗争概况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罢工原因年份
罢工原因191819191920
要求增加工资152361
反对劳动过重和恶劣待遇7712
爱国运动351
工会组织4

A.新型政党领导下工人运动的发展B.工人阶级政治斗争意识逐渐增强
C.罢工是工人阶级主要的斗争方式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10 .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
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