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 . 1975年8月30日,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胡乔木在恢复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要为哲学和社会科学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伦理不能代替科学,应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是因为
A.改革开放急需新兴科技人才B.部分领导对“文革"错误有所认识
C.“文革”中邓小平再次被打倒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司马光曾谈及唐初名臣裴矩道:“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贞观之初的社会经济得以复兴B.唐太宗虚怀纳谏
C.唐朝初期吏治清明、学术自由D.三省六部制发挥了实效
4 . 面对新法,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在献上《流民图》的同时,又上书言:“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司马光也认为废除新法,“雨必沾洽”。这说明新法在实施过程中
A.出现用人不当现象
B.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
C.群众强烈不满新法的推行
D.新法违背了自然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C.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6 . 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7 . 侯永禄是陕西合阳的一位普通农民,1958年8月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和雷文现去双王乡八里店看了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棉株已有5尺高,每株已长出了十七八个棉桃。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真惊人!”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进行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 .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时也备受西方瞩目。下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是研究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
B.它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C.它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
D.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形势的理解
9 . 北宋文人王谠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
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B.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C.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D.藩镇是平定叛乱的主要力量
2019-08-22更新 | 774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苏州
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
2019-08-13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