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3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
时间地区
北方南方
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上苏杭。”又日“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北民大量南迁B.宋代财政收入
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历史渊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关键词(节选)

时间关键词
1949-1956土地改革法、征收公粮、互助组、农业合作化
1958-1976以粮为纲、人民公社、农村纠“左”、调整、农业学大寨、发展农村副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8-1986包产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2004-2021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表格中选取一个阶段,并概述与评价所选取阶段的农业政策。(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取的阶段,对所选取阶段的农业政策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逻辑严谨。)
2022-03-09更新 | 18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关于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其中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信息结论
A.《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暴政,不得人心。
B.“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推行郡县制,地方离心。
C.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所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赋税、兵役、徭役繁重。
D.“四维(指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礼义廉耻没有推行
A.AB.BC.CD.D
2021-12-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北民大量南迁B.宋代财政收入
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历史渊源
2021-12-0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6 . 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这一表格反映了
时间棉纱面粉
1933年34547吨
1938年470万吨900吨2.5万包151.3万袋
1942年96000吨488万袋
1943年661.7万吨11.7万包
1944年13361吨

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
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
7 . 下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表格内容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记述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唐朝慧能《坛经》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北宋契嵩禅师《孝论》

A.冲击了儒学地位B.受到儒学的批判C.呈现本土化D.日趋世俗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肆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对上述表格加以解释。(要求:可从背景、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见下表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2021-08-2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0 . 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时期化学肥料国内生产和进口情况。表格数据说明
A.“大跃进”推动了农业的迅速发展B.我国化学肥料生产速度最快
C.工业体系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D.农业已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
2021-07-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