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摘编自《汉书》卷七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并车马。

——摘编自《汉书》卷一

材料二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是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赋税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阐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私学开始兴起B.科举制度的作用C.官僚政治形成D.商品经济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3 . 郑国曾于公元前706年派兵援齐国,帮助其击败了入侵齐国的北戎军队,而齐桓公更是凭借“尊王”和“攘夷”战略,为周王室和小国提供政治和安全保障。这本质上说明(     
A.分封制度逐渐瓦解的现实B.齐国取代郑国成为霸主
C.“尊王攘夷”受到普遍认同D.战争冲突促进民族交融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4 . 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汉书》卷六《武帝纪》:“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5 . 2022年6月1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成果。从“裹裙坎肩大背头”的立人像,到青铜和玉材质的“月光宝盒”。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充满中国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可以实证(     
A.三星堆遗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三星堆遗址文明独立自成体系
C.三星堆遗址文明来源于商周文明D.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性丰富性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6 . 云梦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包含《田律》、《金布律》、《仓律》等。《金布律》详细规定了布帛的规格长八尺宽二尺五寸,钱十一当一布,此外还有损坏官物如何赔偿等内容;《仓律》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明确规定。这说明秦代(     
A.法律体系得以建立B.官营经济得到了发展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文献关于分封制的历史叙述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诗经·大雅》
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国语·鲁语上》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
A.体现王权专制的发展趋势B.凸显了西周统治疆域的辽阔
C.开始确立贵族的世袭特权D.体现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8 . 两汉实行以道德行为为考核评量标准的选官制度察举制,东汉时,这一制度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九品中正制的雏形显现,中正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这一演变显示了(     
A.选官制度走向成熟B.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C.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加强集权政治的需要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9 .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这说明两人(     
A.思想的共鸣B.政治主张相同C.思想的争论D.阶级立场不同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10 . 汉代学者陆贾,将秦亡归结为“尚刑”。在陆贾为汉高祖拟定的治国方略《新语》中,经常可见对秦“尚刑”而亡的描述。如“秦二世尚刑而亡”(《道基》);“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辅政》):“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无为》)。由此可知(     
A.治国理念要强调德政B.治国之道要尊重传统
C.治国之策要以民为本D.治国之策要外儒内法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