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据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   1900年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

——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2024-05-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五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在工业革命实践中,直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棉纺织品制造商还高呼国家必须出面保护,到了18世纪的最后几年,却成了棉纱和棉布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古典经济学在当时的迅速传播,迎合了英国工厂主们在新形势下的利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工业革命与工业化是以民族国家为载体的,这既是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意义,也是19世纪以后诸后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的意义。能否打破古典经济学及其各种后继变体的思想桎梏,采取一种更加国家主义的政策,也就成为20世纪至今众多后进国家尤其大国能否顺利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所在了。

——摘编自贾根良《重商主义与英印“大分流”——被古典经济学篡改的全球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对于工业化,洋务派官员认识到,要想国家强大,必须学习西方振兴工商业。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他们将为数不多的人力和财力放在开采矿山、修建铁路等花费巨大、筹备艰难的项目上,而忽视了投资小回报快的行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是远东屈指可数的大型工业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认识到“赖商为承办,赖官为维持”,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商人对新式企业的投资,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摘编自陈彪《洋务运动与世界近代工业化潮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实践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2)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工业化思想及道路选择的认识。
2024-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史学繁荣,在编撰中呈现出新趋势。不少阅读者更喜好参阅叙事简明类史著,因此一些史家对卷帙巨大的史书做了化繁为简式改编,例如王当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后,竟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宋人在参阅喜爱的史著时,还撰有撮要、节要以及节抄类史著。与前代相比,宋代蒙学类史著数量与种类增长迅速,史家以十七史为取材对象,编排讲求上下两句成对,四言成句。宋人不仅为一些史书补配了插图,而且还有意创制了图文并茂类史书。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大力推行,一些史著刊编者为迎合读者应试之需,不仅对正史诸家注本做了综合编刊,而且在一些选刊的原著内,多附加题评、批注等特定内容,以增强其参阅效果,一些刊编者在拟定书名时还不惜假托名人,欲以达到广传旺销之效果。

——摘编自燕永成《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材料二   《史学季刊》是中国抗战时期大型的学术性史学刊物,其创刊是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受日军全面侵华的影响。其作者群体主要为内迁到四川的高校教师,以四川大学为依托,规模之大、学术流派之多,在中国近代史学期刊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尽管这些史家存在流派、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在爱国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下,这一作者群体怀着经世致用的共同治学理念。在学术特色上,《史学季刊》注重史实考据,彰显了抗战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的主流。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一文中寓民族情怀于古代四川文化研究,并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史学季刊》也重视对西方史学的介绍与引入,具有丰富的国际视野,展现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是中国史学研究接洽国际史学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唐勇《抗战时期〈史学季刊〉的创立及其学术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史书编撰呈现出新趋势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抗战时期《史学季刊》创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2024-05-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商务部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计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贸易在影视等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传播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东南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市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电视节目总额达到12397.39万元,占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的24.15%,2016年提升到31.50%。影视等产业的文化传播,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展现了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面貌,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更加直观、丰满。

材料三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事件的发生,持续给“一带一路”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蒙上了阴影。而全球经济正经历下行阶段,增长动力减弱,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受经济下行影响,“逆全球化”风潮涌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阻碍了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加重了全球经济运行负担。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任力等《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成效、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的应对策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年,在华尔“洋枪队”的启发下,李鸿章决心创办江南制造局。在上海访购设备时,因丁日昌购下“修船之器甚多,造炮之器甚少”的旗记铁厂(美资)。江南制造局也开始了其轮船修造业务。在船舶修理方面,由于其官办性质,经费的拨给与其生产效益没有关系,使得修船费用高昂,修船周期漫长,在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等外资船厂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这也导致北洋水师和轮船招商局的舰船宁可入洋坞修理。最终迫使造船业务从江南机器制造局独立,成立江南船坞。

——摘编自郑英杰《从“四局二坞”浅析晚清官办船舶工业未能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江南造船所(原江南船坞),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20世纪50—60年代,江南造船厂造出我国第一艘03型潜艇(苏联技术转让)、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有困难找江南”成为了当时的俗语。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中国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品牌;液化气船更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厂先后交付了“东方红3”号海洋综合科考船、 “雪龙2”号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等,均处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海上阅兵中的五分之一的舰艇也出自其手。 “十三五”期间,江南造船厂还整合资源成立了江南研究院,开启了以数字造船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摘编自余俊伟《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世界船坞”——江南造船厂的过去与现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局造船业务未能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厂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南造船厂从“江南机器制造局”到“世界船坞”转型的认识。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荫桓的命运沉浮张荫桓,晚清大臣,数次出使海外,与多国公使建立关系网络。其为变法之先导,“戊戌六君子”遭斩于菜市口后,张荫桓遭下诏诛杀,后由于外国干涉而得以免死,转为流放新疆。最终于1900年再次被慈禧下诏诛杀于成所。

下面是诏杀与营救及死后多方人士的态度与做法

“他背叛了我,现在变成了我的敌人”

——李鸿章

“各国公使为一位曾经出使外洋的中国大臣提出最强硬的抗议,才暂时保全了他的性命……这样一种判决,是如何的可怕”

——【美】马士

(慈禧招抚义和团,公开向列强宣战后)张荫桓长期从事外交,实乃“汉奸”“通敌”的代表

——义和团

“(应)将张荫桓一切罪名开除,赏还原衔,追予溢典”

——美国公使

(张荫桓死后)“将张荫桓开复原官,以敦英、美两国邦交”

——李鸿章

——摘编自徐漫《从张荫桓之死看晚清政局》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影响张荫桓命运沉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防止“张荫桓之死”的再次发生?
2024-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材料二   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华、鸿生、荧昌等厂出品的国产火柴已开始在市场上居于优势地位,原已无法维持的宁波和丰纱厂利润率高达139%,在如此厚利的刺激下,投资者趋之若鹜。缫丝、卷烟、榨油、针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在大战前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萧条,又使他们如大暑伏天而堕三九寒冬,诚如时人所论:“欧战既终,险象即生,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上海数十年之三大油厂竟同年倒闭,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喷气式飞机、大口径火炮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投,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剑桥中国晓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95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8年维新变法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20世纪初清末新政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905年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187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