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新民.新人

材料一   “新民”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康语》,“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大意是,周公告诉康叔,应帮助周王依天命保护和改造殷商的遗民,让他们去掉旧习成为“新民”。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明德而后能新民……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强调通过革故鼎新、革旧更新而成为“新民”。“新民”思想广泛流布。

材料二

序号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895年,严复认为治国之根本在于治“民”,理想中的“新民”在“血气体力”“聪明智虑”“德行仁义”三方面都应强大,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实现国家富强。
1903年,郑观应在南宁创设“蒙养学堂”,发布《告示》说:“尝考泰西富强之国,皆学堂林立……盖学堂所以开民智,未有民智不开而能致富强者也。”
19021906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新民”要有独立自主意识,“民之自由焉,自治焉,则群治必蒸蒸日上”;要有公德“利群”之品性,强调树立国家意识和群体观念,“知有公德……而新民出焉矣”;认为“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推崇进取和冒险精神。
19181919年,李大钊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应“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认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应“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认为向上的、进步的“新人”,应以社会主义“互助、牺牲”的精神来代替资本主义“竞争、自利”的观念。

——摘编自梁启超《新民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新民”的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新民”到“新人”思想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这些东西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产生过明亮的火花。但是,他们在总体上又是微弱的,不能突破封建主义的硬壳。一直到龚自珍,还只能是“药方只贩古时丹”。在中国,新东西的出现只能在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中国近代化的征途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平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