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以大历史观视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对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创造性升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构成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只有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才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才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

——焦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可以任选一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典》记载:“自归附之后,权豪富户每坏了市舶司的勾当,出办的钱物,入宫喂少有。”元朝统治者决心整顿这种状况。至元三十年(1293年),中书省参考宋朝“元丰市舶条例”,制定出《至元市舶则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体系较为完善的涉海外贸易的法律规范。

《至元市舶则法》中有关规定,比起前朝有了多处突破。比如,实行“奖出限入”的“单双抽”制度,将蕃货和土产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无论官吏、和尚、也里可温(基督教徒)、笞失蛮(伊斯兰教徒)、诸色人等,均可从事海外贸易;舶商要申领衙门公文(相当于今天的海关注册登),在公文上明确填写前往的番邦,不许在途中绕到别国,返航时必须要回到发船地;“金银、铜钱、铁货、男子妇女人口,并不许下海私版诸蕃。如到蕃国,不复前来,亦于去时公验空纸内明白开除,附写缘故。若有一切连犯,止坐舶商船主”;有关整治腐败、消除舞弊的强制性措施,占了全文的一半……规定“舶商、捎水之人,皆是趁办课程之人,其落后家小,合示优恤。其所在州县,并与除其杂役”。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

——据顾童《元代市舶则法变迁分析及启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至元市舶则法》进行评析。
2024-05-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使华夷秩序由一种国内体系发展到国际体系。东汉的光武帝刘秀颁赐给日本国王的“汉倭奴国王”金印。到了隋唐时代,华夷秩序发展到一个高峰,日本、朝鲜等地区都纳入了封贡体系。随着使团的封贡贸易和频繁的人员、物资、文化的交往,对“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有着很大作用。明代郑和下西洋使很多东南亚地区小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被纳入了华夷秩序。华夷秩序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满足了他们君临万国的愿望。在华夷体系下,中国和诸小国是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诸小国的政权还需要皇帝的分封以确定其的合法性。这个体系是一种调和的均势体系,它的表面上的不平等下面,隐藏着的是平等而和谐的关系,维持着中国和它周边其余东亚小国之间的微妙的平衡,维持着东亚地区总体和平长达千年之久。

——摘编自曾磊《关于中国古代的国际关系体系——华夷体系的一点思考》

材料二   到德川幕府末期,日本思想界开始反对尊崇中国的“汉意”思想,而主张所谓日本固有学问,试图将“华夷”倒置过来,意思是中华没落了,日本才是东方文化的正宗。这与17世纪中国的明清更替有关,德川幕府的学者林春齐曾经把明清交替时期的资料编纂成集,从以上观点出发把该资料集命名为《华夷变态》。这种独立意识的操作技巧是“把现实的中国”和“理念的、价值的中国中华”区别对待,而认为“现实的中国”已经是道统失落,从中华转化为蛮夷了。获生狙徕认为:如果夷进而为夏,就当视之为华;如果夏退而为夷,就该视其为夷,关键看是否遵循了先王礼数。山鹿素行以为中国在政治德行方面,不如日本,该倒过来尊崇日本的国体才对。本居宣长声称:“世界万国中最优秀的国家,只有我天皇统治的日本国。”

——摘编自章益国《日本亚洲观的近代转换——从“华夷变态”到亚洲侵略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华夷体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学者提出“华夷变态”说的理由,并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4-05-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材料二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

——整理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6年,国家制定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拉开了向科学进军的序幕。蒸蒸日上的建设热潮,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大批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科学家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优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得到革故鼎新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四2023年2月,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局与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宣布联合成立“破坏性科技突击小组”,以阻止向“对手国家”非法转让敏感技术,对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的“美国人”进行执法,从而在超级计算和超大规模计算、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设备和材料、量子计算和生物科学等更大范围内进一步阻断美国科技人才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合作。

——摘编自马萧萧《美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末清初时期相比,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何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事业得到革故鼎新的进步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对华人才的制裁。
2023-11-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04-18更新 | 614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11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前中国人自以为居天下之中,是谓“中国”,中国与周边甚至更远的“四裔”,共同构建着“天下”的完整。在论述“天下”与“国”的关系时,梁启超在1896年的《<说群>序》中明言“天下之有列国也,已群与他群所由分也"。近代中国仍"以独术治群",泰西近百年则是"以群术治群"。他在1899年又说道:“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无有文物,无有政体,不成其为国,吾民亦不以平等国视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提倡建设“世界主义的国家”。认为“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希望建立一个作为“世界的国家”之中国。

近代国人从“世界”视角看自己“国家”的取向,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想要“进入”世界,成为一个"世界的中国",其实就是要为中国在世界确立一个更好的位置。这是好几代中国读书人向往和努力的目标,也是一个充满了彷徨的探索进程。

——摘编自罗志田《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知识,评析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4-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以民为本政治哲学思想,我国商周时代就已产生。西周太师姜尚最早提出民本的思想,在他看来,“得人”“得心”是直接关系到四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圆素。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佛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儒家系统的民本思想。例如,孔子主张富民、患民,提侣“仁者发人”;孟子提侣“民责君轻”:苟子提倡“民水君舟”。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已渐趋成然,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它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

——摘编自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

材料二   关于如何实见养民富民的社会经济,孙中山说:“统一以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孙中山明确地将农业当作基础产业,认为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他还提出农工商业相辅相成的农经商纬论,认为“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而且,他提出农业要走科技化、机械化的道路,搞科学种田,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全面建设新征程中,习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民本思想的主要特点。
(4)综上,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二者关系的认识。
2023-01-1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主城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从政治上来说,是贵族政治废弛,君主独裁政治兴起……

——[日]内藤湖南《概括性的唐宋时代观》,1910

材料二   内藤湖南套用欧洲历史分期法,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上世)”“中古(中世)”“近古(近世)”……“唐宋变革论”以胡汉对立视角割裂中国历史……“宋代近世说”实质上是企图为日本“温情”入侵中国张目。

——李华瑞《走出“唐宋变革论”》,202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宋变革论”,自行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部分观点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等


(1)上述材料反映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一种观点并加以评析(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12-0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