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2 . 董仲舒认为“人受命于天”,人性是“继天而成”的。他把人性分成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见识短浅)之性,形成“性三品”的思想。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人性论(     
A.为天人感应思想提供理论支撑B.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合理依据D.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历程
2024-01-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太宗被周边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以至于善于经商趋利而名扬丝路的昭武九姓诸国,也对中国大唐天子顶礼膜拜,甚至远在西亚的萨珊波斯也因国难频频向唐朝寻求支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开放开明的政策B.繁荣的盛唐文化C.辽阔的疆域范围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国家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先后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由“精简、统一、效能”逐步转向“优化、协同、高效”。这说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       
A.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C.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5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当然也更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了。一些大都市还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有的同行业集中经营,有的则是不同的众多行业错杂相邻。‘……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这一行政单位。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等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它们不是政治中心,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城市革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欧商业革命相比,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人类逐渐定居下来。下列作为原始人类定居有力证据的是(     
A.鄂西鲢鱼山一洞穴遗址发现了距今年代为9万——12万年的用火遗迹
B.西安早期遗址出土磨制的石斧、石镰、蚌镰及陶罐中的粟与菜籽
C.《庄子·盗趾篇》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D.考古发现一墓葬中有50条铜链、200个铜珠、5个吊坠和1个铜冠等铜器
2023-12-18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D.阶层分化严重
2023-11-28更新 | 2489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8 . 考古发现,汉魏时期的坞堡侧重于建造具有军事性质的防御设施;东晋南朝的坞堡则注重为生产生活服务,很少发现有军事性的防御建筑。坞堡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     
A.军事防御意识淡化B.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C.庄园经济趋于封闭D.建筑规模不断缩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如下表所示。

会议主要贡献具体介绍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

描绘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制度蓝图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

中共八大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以中共八大召开为标志,中国逐渐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 的四梁八柱。在国体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基本 政治制度方面,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新起点
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党对制   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提出《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   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 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进
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摘编自陶文昭《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的里程碑》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团体的大量出现正是建立在革命前的实际经验基础之上的。当革命到来之时,中国受过教育的精英,特别是具有西方政治概念的人,遂以高度的积极性进入政坛;投身、于政治斗争。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支持汤化龙,不遗余力为他收买选票,开盘每张选票银元5000元,不久便增至8000元甚至1.2万元。按当时物价,5000元已足购田置产,1万元可使一家达到小康。

——摘编自黄宏《民国初期议会政治的实践》

材料三   曹锅的选票一直开到了每张5000元,1923年10月10日,曹锅以1356万元巨款,终于买到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如愿以偿当上大总统。

——摘编自杨学舞《民国总统档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政党政治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三反映的现象,并从政治演进的角度加以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