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性、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晋书》记载,当时某一著作提出的“制图六体”包含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等六条法则。这是古代最系统、最完整的地图学理论体系,在地图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该著作是(     
A.《禹贡地域图》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D.《坤舆万国全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始皇通过修建人工道路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据《史记》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     

A.巩固边防,防御匈奴南侵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
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
4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记载:“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洋务运动进入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共掠夺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均20万余吨;收缴粮食为3330.8万吨,其中1130万吨被运往日本。日本此举的目的是(     
A.满足日本拓展市场的需要B.变中国为其经济附庸
C.消灭中国抗日的物质基础D.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3-05-08更新 | 432次组卷 | 8卷引用:22·纲要上第2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 年增长了 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     
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欧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说道:“舍本逐末,圣贤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朝统治者严厉打击商人商业发展B.《齐民要术》记载内容为手工技艺
C.贾思勰深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D.《齐民要术》深受当时士大夫推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一个极富幻想力的民族,打开文学史你会读到不少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比如《墨子》里面记载公输般用竹木材料制成飞鸟,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不落;《偃师造人》完全依据《黄帝内经》的“仿生学”原理来幻想。在一些古代典籍如《列子》《水经注》《考工记》《朝野佥载》《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中,甚至记载着不少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如发光的纸片、返老还童的药、自沸的瓦瓶、除蚊药、奇妙的染料、下颚移植术等。在这幻想文学底蕴深厚的国度,理应孕育出现代科幻小说,遗憾的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却属于西方“舶来品”而非出自本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的大众意识对科学理性、科学探索及科学幻想精神有着不自觉地疏忽,更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据王卫英《科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关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论文目录目录

第一章词与物:语言变革与知识型的解构和建构

第一节晚清新词语的引进和文体之争

第二节新词语与知识型重构

第三节文体的选择,言说新知的困境

第二章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时空体"与知识型转变中时空观的变化

第一节小说中的“时空体”

第二节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时空观与新知识的互动

从循环时间观到进化论的线性时间观——从“天下”到世界

第三节新“时空体”与小说叙事中的现代因素

第三章新文类的形成与知识型转变中的“小说”和“科学”

第一节从“说部”到“小说”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与小说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从“格致”到“科学”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中的科学想象

第四章“知识型转变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命运”

第一节真实与虚构,科学、史学、文学在知识型转变中的互动

第二节“知识型”转变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衰落

——摘自刘军《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与“知识型”转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幻想故事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受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科幻小说有哪些新变化,说明这些变化的历史意义。
2022-10-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浑源李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

材料二:春秋时期共主衰徵,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统计,春秋时期,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期间78年;战国时期,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期间89

材料三: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人口也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
(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3)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是什么?试举出两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2022-10-13更新 | 35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洪武六年(1374年),德庄候廖永忠上言:“今北边遗孽,远遁万里之外,独东南倭寇负禽兽之性,时出剽掠扰濒海之民。”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北方边疆社会秩序安定B.欧洲殖民者在沿海活动频繁
C.政府严厉禁止海外贸易D.东南沿海深受日本海盗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