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梁启超曾论辛亥革命之因缘说:“国人种族观念之郁积、晚清政治之腐恶及威信之失坠、新思潮之输入等等,皆使革命有可能性,所谓因也;铁路国有政策之高压、袁世凯之起用,能使此可能性爆发或扩大,所谓缘也。”梁启超的分析(     
①注意到诱发革命的多重原因   ②着力从经济的角度剖析问题
③认识到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④忽视了革命党人的组织因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4-05-2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丰满水电站位于第二松花江中游,距吉林市25公里。1938年7月厂房开始施工,至1942年9月全部建成。1942年2月安装1号机组,1943年3月25日发电,1945年年8月15日,5号、6号机组正在制作安装设备,3号机组、8号机组尚未安完。至此,丰满水电站共发电14.95亿千瓦时。工程所需资金由伪满洲国政府以发行国债方式筹集,实际投资额为2.37亿日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施工质量尚可;此后施工草率,混凝土质量低劣,从1942年至1945年,死亡中国劳工6500人以上……

——井志忠《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水电资源的开发与攫取》

材料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丰满水电站几经易主,从苏联军队的劫掠到国民党撤退后的险遭破坏,可谓命运多舛。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电站机组型号十分复杂,机组部件分别来自苏联、日本、美国、瑞士及我国等多个国家,“水电博物馆”之称名不虚传。丰满水电站未完工程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在经过一系列的恢复、改建和扩建后,1959年一期工程的8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1960年5月最后一台3号6兆瓦机组发电。至此,丰满电厂成为当时新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王晖、王劲松《丰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及其影响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丰满水电站的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当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兴建水电站的危害。
(2)作为“水电博物馆”,丰满水电站可用于辅证哪些专题性历史?
2024-05-1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饮茶文化的兴起始于南方,直到唐朝中晚期北方人民也开始大量地饮茶,茶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有物,茶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国著名的茶马古道始于唐朝时期的“茶马互市”,贸易的需要使得茶叶被大规模种植,为促进当时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出现了我国著名的青瓷和白瓷,同时烧出了成熟的黑、黄、唐三彩以及彩釉等瓷器,这些瓷器的出现为泡茶工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使得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变得更加细腻和精致。唐宋时期出现的禁酒令也为饮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人们以茶代酒,进而促进了饮茶风尚的传播。唐诗宋词中的文化元素,及时行乐、豁达不羁、为国效力等思想也为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奠定了古朴清新、积极入世的核心内容,这可能与当时较为开放的社会以及宗教有关。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大都讲究“天人合一”……

——摘编自余飞《唐宋茶文化的兴盛原因及其与人之心性修养的研究》

材料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兴盛期。政治上,茶叶外交、贡茶、赐茶成为常态,既维系了与少数民族、外邦的联系,也使得茶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符号对外输出;经济上,鼓励茶叶种植和贸易,茶马古道、茶税、茶法等逐渐成熟;文化上,茶诗、茶词、茶艺、茶礼、茶俗、茶寮、茶馆等茶文化子系统要素得以全面蓬勃发展,并与儒释道文化互动互构,成为“无异米盐”、百姓须臾不离之物,最终完成了“天下一统”的茶文化共同体建构与认同。

——摘编自周瑞春《从夷夏到天下:茶文化共同体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茶文化兴盛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茶文化承载了怎样的社会功能?
2024-05-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指出该现象导致了(     
1978-2019年(部分年份)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流出变化表(人)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1978年54803-5564131995
1984年48144-24993-167653
1992年6700065000-35500
2001年25000-1500-74000
2005年-1000-616-71913
2019年-41000-110300-180000
A.国家发展战略调整B.东北就业压力加大
C.区域经济增速放缓D.人均国民收入增加
2024-05-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到1944年1月,国统区的工厂已达5266家,大大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其中,西南、西北等7省工业总数达4665个,为1937年7省工厂总数的19.6倍。到1944年,国统区钢产量达到1.8万吨;与1938年相比,到1943年,煤的产量增加了40%,电力增加97%,面粉增加172%。上述成果的取得(     
A.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战略的实施
B.基于长期抗战战略思想的引领
C.得益于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
D.提高了国统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4-05-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分析说:从长期趋势图上看,1885-1940年的55年间,日本国民消费需求曲线起点值较大且斜率较中国更陡一些,就在同期,中日两国工业化差距拉开,这种吻合应该说不是偶然的。这其中“两国工业化差距拉开”的中方因素主要是(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C.外国资本输入中国D.日本开展殖产兴业
2024-05-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申报》,他宣称新闻报道“不偏不倚”“客观中立”,但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事中,《申报》不仅多次刊发言论反对收复新疆,后又多次刊文称“西征军并未直接捣毁叛军巢穴,并存在恶意焚毁城池的行为”,还认为西征军队器械落后,士气不佳,不如放弃西征。据此可知(     
A.该报此时已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
B.报刊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工具
C.控制舆论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
D.《申报》往往直接引用外报言论
2024-05-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熙宁八年(1076),诏:“外国刺事人,令都亭驿、开封府密遣人缉捕。告获一人,赏钱千缗;即居停知情人能告首,原罪外亦与酬赏。时北人泛使将至,虑有奸人窃觇(窥视)中国也。”据此可知当时政府意在(     
A.注重维护地方稳定B.预防国家机密外泄
C.保障经济正常发展D.加强监察提高效率
2024-05-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年来,植物考古被运用到红山文化晚期的一些遗址中:在兴隆沟植物浮选工作中,发现较少的碳化植物种子,其中榛子、核桃等坚果类种子居多,粟和黍的发现数量很少;而在稍晚的哈民忙哈遗址中,发现有粟、黍、大麻、藜、大籽蒿、蕤核等碳化植物种子。这两个遗址的植物浮选结果说明红山文化晚期(     
A.仍居母系氏族社会B.原始农业起步较晚
C.生产生活稳步推进D.处于采集渔猎时期
2024-05-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86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