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7 道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是1972年的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该绘画意在(     

A.赞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B.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C.揭示工业化的艰难历程D.展示阶级斗争的建设成果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练习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中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及其属性(部分)。据此可知,“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是(     
指标2010年2015年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155.8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4347预期性
城镇化率(百分点)5051.5预期性
资源环境耕地保有率(亿亩)18.1818.18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百分点)20.3621.66约束性
科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百分点)89.793约束性
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百分点)1.82.2预期性
A.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显著缩小B.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C.轻重工业实现均衡协调发展D.加紧释放农村改革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4年7月,《山东省县儿童团团章草案》规定:“凡年在七岁至十五岁的抗日儿童,不分男女,不分穷富,自动报名参加儿童团,遵守本团团章,服从本团领导,过本团生活者,都可当本团团员。”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山东的儿童团员,发展到一百余万人”。这反映出当时山东根据地(     
A.社会民众政治觉悟提升B.党的组织建设日益健全
C.民族革命参与阶层广泛D.社会治理主体完成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划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A.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B.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C.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D.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2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夏衍1949年前的简历。

190010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狂流》等4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10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帝国与后金的辽东战事成为朝野热门话题的时候,袁崇焕每遇退伍老兵就好与其谈论边塞兵事。久之,就成了官场中的辽东通。他也认为自己有守边关之才能。

1621年,在辽东布防的袁崇焕反对保守谨慎,主张在山海关外第一卫驻军,同时新建宁远城,以便有效保证关外数百里国土。1625年,高第经略辽东放弃原有宁锦防线,袁崇焕愤怒声言:“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3月,努尔哈赤在孤悬山海关200里外的宁远城下与袁崇焕兵戎相见。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官兵感动,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在宁远城下大败后金。时人评曰“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袁崇焕借机重建宁锦防线,布防抗清卓有成效。

其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清乾隆帝评袁崇焕“素与我朝为难”,但毕竟“忠于其君”,可惜无人嘉勉“深可悯恻”。清末梁启超写下《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以“生死系一国存亡”之语为袁崇焕盖棺定论。

——摘编自郭晔旻《名将诞生——宁远与锦州的光辉时刻》

(1)根据材料概括袁崇焕“布防抗清卓有成效”的原因。
(2)乾隆帝与梁启超对袁崇焕评价的侧重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2024-06-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丞相之制被废,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时朱元璋“‘自操威柄’,直到病危仍‘临朝决事如故’”。这表明当时(       
A.皇权继承者独立决策能力尚未形成
B.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的内阁制确立
C.皇权政治决策的核心地位未受冲击
D.通过模仿继承宋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到春秋后期君主已很少实行分封,大量起用士人,士在政治与舆论上也极力反对氏族贵族的世卿世禄制,以便为自己开拓仕途。上述现象有利于(       
A.周王统治效果不断加强B.世卿世禄制度弊端消除
C.宗法分封制逐渐被弃用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10 . “自汉以来,成为进身之途的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绝对权威”主要是因为儒学(       
A.奠定传统文化基础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符合当时政治需要D.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