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西汉后期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丞相(人数)

外戚宗室

掾史文吏

经学之士

昭帝朝

3

宣帝朝

5

★★★★

元帝朝

2

成帝朝

5

哀帝朝

5

A.察举选官制度的完善B.世家大族的逐渐兴起
C.儒学影响力逐渐增强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2024-02-04更新 | 1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     
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
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
2024-01-28更新 | 6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史前时期,粟是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都发现过粟。黍的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种植面积十分有限。

商周至春秋时期,稻成为仅次于黍、粟的主要粮食作物,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遗址曾发现过稻壳的遗存。小麦从西亚传入并在黄河流域种植,甲骨文中多见“麦”字,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大为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小麦成为仅次于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水利条件优越的地区已经大量种植,较以往有明显改变。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黄河流域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域外传入的新粮食品种高粱、荞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中荞麦因抗秋寒低温、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稻、麦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小麦因灌溉技术的提高,替代黍、粟成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但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种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农作物的传入,它们因具有高产、耐瘠、耐旱涝的特点,广泛种植于原来不适宜稻、麦生长的地区,全面改变了原来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组合形式。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黄河流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首家营业性音乐茶座。1985年4月,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等被纳入第三产业。上述现象反映(       
A.改革开放的推进B.人们思想观念转变C.文化市场的繁荣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2024-0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5 . 下表是1949—1978年我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相关内容。

阶段

主要产业政策

1949—1957年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1958—1962年

①“以钢为纲”
②建立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

1963—1978年

①注重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把三线建设、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据表可知,1949—1978年间我国产业政策重在(       
A.巩固农业的基础地B.发展西部经济C.持续推进工业化建设D.优化产业结构
2024-01-22更新 | 32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开展以树立新劳动态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B.有利于阶级基础的扩大
C.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巩固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2024-01-22更新 | 30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7 . 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2024-01-22更新 | 39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66年,奕䜣奏请招“科举正途”人员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西学。名士李慈铭得知此事后在日记中写道:“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这说明当时(       
A.西学受士人推崇B.守旧观念依然盛行C.清政府统治腐败D.顽固势力受到冲击
2024-01-22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清时期,宫廷音乐在社会上影响较小,而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戏曲、歌舞小戏则相对繁荣,如安徽“花鼓”、湖南“花灯”、内蒙“二人台”等,演员少则二人,多则十余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宫廷音乐水平下降B.政府支持民间艺术C.民间艺人演技精湛D.民众生活丰富多样
2024-01-22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10 . 宋真宗时期,王禹偶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       
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
2024-01-22更新 | 59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九省联考·(贵州)历史试卷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