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黄宗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将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思想体系不同的社会条件、根本目的、思想内容及所起的作用。
2019-09-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检测: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2 . 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D.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3 .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后半期,中国的人民生活方式和科技文化都出现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列变化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军装和“干部服”成为人们着装的普遍选择
B.科技上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等一些成就
C.当时的高校招生主要采取“群众推荐”制度
D.“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