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法规范,重视道德教化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020-10-16更新 | 203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2 .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
2020-08-11更新 | 33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他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在治国方面的主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019-08-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认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看到:"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否定绝对君主权力的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
A.LiEr
B.Huang Zongxi
C.Meng Ke
D.Xun Kuang
2019-08-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A.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
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
2019-08-1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战国时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A.“兼爱”、“非攻”主张深得人民拥护
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8 . 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
③治国政策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完全不必遵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