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中共十二大指出:“近几年在农村建立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轻率变动,更不能走回头路。”这旨在(     
A.为国企改革奠定基础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D.巩固农村改革成果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中叶以前,东南山区修建了一批堰坝蓄水灌溉。到明中叶以后,大量商贩借助河流运输竹木、柴炭、靛麻等商品,需开堰通行,导致农商之间出现了许多用堰纠纷。这反映了当地(     
A.高产作物的引进B.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
C.朝贡贸易的繁荣D.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2024-05-26更新 | 561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先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分部,其主要工作是: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创办一批工人阅读的刊物。这一做法旨在(     
A.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B.巩固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C.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D.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024-05-20更新 | 49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2 选择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5 . 据如图可推知(     

A.中国已经打破西方核心技术的封锁B.人工智能决定了中国产业变革水平
C.改革开放的深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D.人工智能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2024-05-17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广东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8年前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早年制定的《矿业法》,强调“中华民国领域内之矿均为国有”,只有获经行政院核准后,才可与外国人合资经营矿业,但半数以上的股份应为中国各级政府所有,并有半数以上董事系中国政府之代表。国民政府此举(     
A.旨在与日本争夺重要的战略资源B.呼应了民间的提倡国货运动
C.有助于应对国防建设的经济需求D.示好西方以便争取战时外援
2024-05-16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2 选择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7 . 教育实践的成功离不开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

年份教育方针
1934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1937洛川会议提出:“实行……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
195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道:“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材料二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0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一中三条教育方针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在1957年和1990年制定的教育方针的关系,并简述1990年教育方针的意义。
2024-05-15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8 . 侨汇是指近代以来,海外华侨汇款回国内的款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洋是近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据统计,侨居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之一)的华人1931年为170.9万人;1934年为190.7万人;1938年达到222万余人。华侨中,千百十万之富豪相继出现,锡矿、橡胶等产业都被华侨掌握。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

——摘编自林金枝主编《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由于遭遇经济封锁,中国的外贸规模很小,平衡国际收支困难。1950-1988年,我国外贸逆差共计61.24亿美元,而同期侨汇约96.1亿美元,其中给侨属的小额赡家款占多数。国家通过提供专供生活物资等手段,将这些侨汇集中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投资性侨汇。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以1952年为100,“1955年就为305%"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侨汇在新中国初期所起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将过去由“少府”所经营的盐铁收入,划归大司农负责。汉宣帝时,盐官在产盐区,负责招募百姓,分配煮盐的场地和主要煮盐工具,收购产品,经营食盐外运;在非产盐区,则要设仓储存,组织转运。盐的销售,也由官府负责,或设肆专卖,或者通过特许的小盐商进行分销。

——摘译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   北宋中期以后,盐的销售逐渐由官府直接专卖的官运官卖制转变为官府间接专卖的引钞盐制,商人凭盐钞购盐运销,钞盐钱悉聚于中央,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宋室南渡以后,国家更是依赖于钞盐收入,榷货务总收入中,盐的收入占80%以上。

——摘编自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

材料三   明代,官府退出了盐业直接生产经营环节,只成为盐资源的占有者和盐业的管理者,商人垄断各地盐业运销,并且可以世袭罔替,成为盐斤运销者和政府盐课征收的代理人,由原来的普通商人转变为由政府认证的政治性专商,行盐有岸、销盐有界,国家取消市场竞争使其得以垄断经营,即使专商与专商之间,也是纲、引、肩、厘等各地互不侵犯。盐务官吏、官署只负责管理盐斤收放、榷税、缉私等。

——摘编自毕昱文《中国古代盐业国家专卖制发展及启示探析》

(1)分析材料一中汉代实行盐业专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盐业政策的变化。
(3)指出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4-05-15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

——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

——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
2024-05-15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