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019-12-20更新 | 280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2020-10-15更新 | 1075次组卷 | 23卷引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2020-09-21更新 | 4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922次组卷 | 2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北京专用)
5 . 某高一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开创外交新局面”内同时,收集了两端史料:1972年“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两段史料分别出自
A.《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公报》
B.《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联合公报》《日内瓦公约》
D.《中美联合公报》《九二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学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
B.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
C.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一一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D.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020-08-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作为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百日维新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8 . 对下列四项史料或事件概况得出的最确切结论(方框内)应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中国具体体现
B.邓小平理论体系正式建立与完善
C.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过渡
2019-09-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8年,山东根据地政府发行“山东币”,用市场必备物资取代金银直接与山东币挂钩。规定每发行100元币,即用其中50元来购买大米、棉花等农产品与生活物资作为物资储备,其余50元进入市场流通。这一措施(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稳定了山东币货币价值
C.打破了法币的垄断局面D.抵制了日伪的经济掠夺
2023-05-07更新 | 44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韩非子将商鞅誉为“圣人”,敬仰之情,溢于言词,司马迁认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韩非子和司马迁对商鞅评价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马迁是《史记》的编写者,所以司马迁的评价最真实
B.韩非子与商鞅处于同一时代,所以韩非子的评价最真实
C.司马迁与韩非子的立场不同,所以二人的评价存在差异
D.没有文物史料作证据,同马迁与韩非子的评价都不可信
2020-06-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