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四川绵阳市永兴镇二号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断代法可知,这是一座西汉墓。在木椁中部还发现了面积约5cm×5cm的纸片(下图),经鉴定,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这一发现表明(       

A.造纸技术在汉代已得到广泛传播B.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D.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证据确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为会议亮点。从遗址中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木质栈道、干栏建筑、沉船、大量宋元瓷片、漆木器、砖雕、植物种子等古代遗迹遗物。该遗址发现不仅实证温州港是宋元以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港”,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这一实例说明(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佐证
C.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D.历史真相必须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考古发现,南诏纪年文物如碑刻、经卷、塔砖、石窟题记、铁柱等,多使用南诏自建年号,但与唐朝官方交往时却刻意使用唐朝年号以掩饰自建年号,导致其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据此可知(     
A.藩属体系有政治约束作用B.中央与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C.少数民族依附于中央政权D.中原文化领先于边疆文化
2023-05-08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2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这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实物资料。下列关于仰韶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A.地处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B.私有制己产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C.能够养蚕缫丝,主要栽培作物是稻D.出现阶级分化,己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6 . 据下表可知,新石器时代陇东地区(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甘肃大地湾早期文化(距今约 7800年)

发现黍、粟

甘肃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层(距今约7800—7300年)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鸡遗骨

甘肃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距今约5000年)

出土了多达1.8立方米的黍等粮食作物

A.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频繁B.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色明显
C.饱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冲击D.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2023-12-3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8 . 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这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A.工商食官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分封制走向崩溃D.区域联系的加强
9 . 根据考古发现,在韩国庆州雁鸭池遗址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庆州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中出土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与新罗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
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与新罗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
2022-08-23更新 | 728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
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