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B.三角贸易的形成
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 下图所列票证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左图票证的退出流通和右图票证的出现反映了
A.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B.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C.改革开放加快了社会民主政治进程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 . 下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

“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
2020-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020-03-24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A.均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保甲法
2020-03-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经济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3-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8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梁启超留下一副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其中“南海”是指康有为,那么联中的“松坡”最有可能是
A.严复B.康有为C.蔡锷D.袁世凯
2020-03-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强盛的王朝往往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唐朝时,增设的相应机构的管理范围大致在图中
A.①B.②C.③D.④
9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
A.依法治国B.尊儒抑法C.儒法并用D.儒表法里
2020-03-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1943年开罗会议
B.1945年旧金山会议
C.1954年日内瓦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2020-03-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