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等选官制度相比,主要的进步性在于
A.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成就了隋唐的繁荣
B.打击了门阀势力,使门阀士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下降
C.主要采取考试择优录取与地方举荐相结合的形式
D.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制,使朝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网罗人才
2 . 唐代元稹在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A.汉文化处于领先地位B.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
C.唐人善学西洋文化D.统治者很欣赏胡人文化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封邦建国体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形成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4 . 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在我国封建社会作为统治思想先后体现的有
①道家“无为”     ②儒家的“仁政”       ③墨家的“兼爱”     ④法家的“法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④①②D.①②③④
2020-02-1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石斧)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原始农业B.聚族而居C.贫富分化D.文明起源
8 . 最近徐家汇申报国家4A旅游景区获批成功,它与图中的中西交流佳话密不可分。这种交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新航路开辟后的明朝中后期
B.康乾盛世时期传教士来华
C.《南京条约》签约后上海开埠
D.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学的窗口
2019-11-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庚子以后,清政府再次打出“维新”旗号,展开变法。民国之初,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激烈反对。对上述历史现象的最佳诠释是
A.改革是实现王朝自救的出路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现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D.封建统治的根基已不复存在
10 . 《日知录·宋市风俗》记载:“及神宗朝,荆公秉正……国是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此段材料
A.对王安石变法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B.对改革前的描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C.对王安石变法持全盘否定态度D.反映后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