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将下列代表历史事件的字母与时间轴上表示年代的数字相匹配。
A.渡江战役B.中国共产党成立C.长征D.百团大战E.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F.建立红色政权G.南昌起义H.中共七大I.解放战争进入反攻J.改订新约运动

2020-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2019-12-05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多面“国学”

近代以来,“国学”有着多种涵义。

在晚清“中体西用”的文化争论中,“国学”是“夷学”、“洋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一个文化名词。

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一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     教育名词。

在清末革命浪潮中,邓实、章太炎等人提倡的“国学”具有儒家的“家国情怀”,他们认为其对立面是“君学”,“君学”灌输朝廷即国家、事君等同于爱国的专制思想,“国学”又具有了政治色彩的名词。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则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具有“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总代表”这样一种涵义,“国学”因而演变成一个学术名词。

——《“国学”的外相和内涵》(《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


(1)简析晚清时期,“夷学”“洋学”“西学”及“七科之学”等能成为与“国学”分庭抗礼概念的历史原因。
(2)章太炎等人将“国学”定位于“君学”对立面的目的何在?
(3)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对待“国学”的?这种态度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什么?
(4)导致近代以来“国学”涵义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6-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请叙述中国东周、两宋、明清等历史时期重要的经济政策的特点。
2020-05-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内容如下:(填写字母)
   
①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________。
②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________。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____。
④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________。
2023-07-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结合所学,按照上述“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023-07-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十九大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经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主要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思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023-07-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祖宗之法

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9 . 依据上述表格中的历史分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什么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2023-07-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泱泱天朝大国:

清帝国疆域之广阔为世所共知。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问题
(1)在巩固帝国疆域方面,秦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2)元朝在管理辽阔的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
(3)康乾时期,清朝是怎样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2019-12-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