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历史讲述的是关于人的故事,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围绕历史人物,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一梳理知识
(1)根据下面表格的分类,将下列历史人物的序号填进对应的空格内。
①刘邦②蔡伦③张角④张仲景⑤陈胜⑥司马迁⑦刘秀

(2)简述下列人物的主要成就。
张仲景:        司马迁:        
任务二观点论证
(3)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以张骞为例,运用史实加以论证。
任务三思考感悟
(4)杰出历史人物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   

秦朝道路示意图


材料三   漕,本义是水道运粮。漕运指的是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通过水道运粮的方式将粮食运到京师或是其他指定地点的过程。下表是中国古代漕运基本概况。

朝代漕运方向漕运功能
秦汉东西走向多用于军事活动,随需而作
隋唐宋东南向西北隋唐在运河沿岸设置粮仓,分段漕运:宋代行和余之法,后形成“代发”制,即丰时买粮储备,灾时以所储之粮上供,民众纳钱代粮;北宋都城开封的物资供给主要依靠漕运,汴河水道运输繁荣。
元明清由南向北明清专设漕运总督及以下各级机构和官吏,形成规模庞大的文册《户部漕运全书》:明清各地可截留、调拨漕粮。

——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时期道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以“中国古代漕运”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管理范围职能
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来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
2020-10-15更新 | 977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经济状况外交状况
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
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苏关系恶化。
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
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八字方针”。
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
文革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济好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进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状况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综合论证,史论结合。)
2017-10-06更新 | 437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