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1941年,钱穆在一次演讲中强调:“中国医学……从人身生理学上发明演进。而西方医学,则从人体物理学上发明演进。彼此大不同,但究竞同是一科学.……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

——摘编自《独秀文存》《钱穆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陈独秀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文化意义及重要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演变使得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首先是中苏关系从分裂到恶化,发展到苏联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还胁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国圈。印度、日本、南朝鲜等国对我国也持敌对态度。1962年后,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

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第三线建设注意不够,一个是对基础工业注意不够。毛泽东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从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这些项目“日后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为何决心要搞三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特点并简要评价三线建设。
2024-01-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是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强调在丰富确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相互补充。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图1、图2是有关宋代的两则史料。




        
     图1涧磁村定窑遗址附近地形及发掘坑位图                                                       图2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和图2在研讨宋代社会经济时的史料价值,并指出在运用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需全面认知宋代社会经济应该关注的基本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末民初国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前,国文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文言文,且选材多停留于经史文选等。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以文言为代表的古代话语体系记录和承载着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宋、元以来盛行的白话文学乃是文学的正宗,白话为文学之利器,也为教育普及之工具”。胡适还坚持要用白话来编写教科书,以利国语的传播和普及。白话文进入教材,从此改变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1932年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开始,“了解固有文化”与“增强民族意识”列入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1936年颁行的课标“修正本”,将“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修订为“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

——摘编自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国思想界起初误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时至今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是融合为一体的。

——摘编自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军”虽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一次战役中遭遇挫败,但统帅仰仗着美军武装到牙齿的火力和海空优势,依然狂妄地认为可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为此部署了东西两路大军,意图分进合围,占领朝鲜全境。其中,负责东路的正是拥有王牌部队陆战1师的美第10军。另一方面,志愿军则针锋相对地制定了“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第二次战役总方针。在志司的部署下,志愿军第9兵团紧急入朝,对阵美第10军。正是在这种态势下,19501127日到1224日,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后勤补给困难的第9兵团在极寒天气中,奋不顾身地与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殊死较量。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第9兵团奋勇杀敌,击溃、消灭包括陆战1师在内的多支美军精锐部队,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团级战斗单位的纪录,扭转了战场态势。他们在长津湖打出了军威国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书写了共和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摘编自李思达《长津湖战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津湖战役前的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实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简要指出材料一中的“主要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7 . 两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两国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战争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转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日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立宪的小国战胜了立宪大国的战例,著名思想家伯林所言,直到1904年日本人战胜俄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之前,欧洲以外的任何人民,都没有使自身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得到过西方的社会或政治理论家的关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和俄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十   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在政权建立之前,就在与西晋、前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为扩充兵力,石勒每到一地,皆释放囚犯、招纳逃亡者。石勒不仅好骑马、射箭,也喜欢文化,即使在出征打仗的间隙,仍常令人读史书,评价历代帝王的优劣,得到官员儒生的赞同。330年,石勒称帝。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注意协调羯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他专门设立了门生主书的官员,掌管羯族人进入宫中的事务;又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让羯族人侮辱汉族士族。此外,他还到襄国的学校考察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设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郡国也设立学官,每郡设两名博士祭酒,有弟子一百五十人。石勒统治时期,后赵百姓每年缴纳布帛两匹、粮食二斛,负担比西晋稍轻。石勒死后,后赵政权陷入动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后赵政权建立前后石勒所推行的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赵政权国家治理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936年12月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后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反对新的内战;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360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2)就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请你对张学良作简要评价。
2020-0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