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2023-10-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妢免。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车(车船使用税)。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公元前89年)癸巳,禅石闾(在石闾山祭祀地神),见群臣,上(汉武帝)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臣光(司马光)曰:“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汉代国家治理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乐天(白居易)因为《长恨歌》(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故事的长诗),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京,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摘编自【唐】陈鸿《长恨歌传》

材料二   史载杨妃(杨玉环)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清初传奇《长生殿》),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而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元代说唱艺术《天宝遗事诸宫调》)《杨妃全传》(《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关杨玉环的记载及宋人所撰《杨太真外传》)。若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览者有以知予之志也。

——摘编自【清】洪昇《长生殿·例言》

材料三   唐宋传奇小说的特点是“搜奇记逸”。此后,“传奇”也指说唱艺术和剧本。但无论是传奇小说,还是传奇说唱艺术和剧本,都突出了一个“奇”字,体现出“非奇不传”的特征。加之从传奇小说到传奇剧,很多作品的题材均有师承关系,且经过后世一代代作家的不断改编和创作,如洪昇的《长生殿》取材于唐传奇《长恨歌传》和元杂剧《梧桐雨》。“传奇”一词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陆希致《也谈“传奇"话源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传奇”对唐宋“传奇”的继承和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长恨歌传》和《长生殿》的史料价值。
2024-04-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胡桃、大蒜、胡荽、石榴、红蓝花、葡萄、胡葱、苜蓿、胡麻豆,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博物志》卷二《异产》载:“《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汉世有献者。”火浣布即石棉,在古人眼中是神奇之物。《博物志》所谓“《周书》记载”,实际上来源于“周穆王大征西戎”的传说。但东汉时石棉的确仍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原,《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博物志》卷三《异兽》中记载了一种能“食虎豹”的“小兽”,并刻意描写其“大如狗,然声能惊人”。后世学者考证这一小兽为“狻猊”,即东汉时西域诸国多次进献的狮子。《博物志》的记述,与同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经典中将“佛祖讲经”形容为“狮子吼”。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下是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

四月二十日 (5月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 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 (5月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 (7月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 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年

二月二十七日 (4月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 (5月16日)

“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   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1)任选材料中的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据此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
(2)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的“传述”“传言”,你如何看待这些“传述”“传言”的史料价值?
23-24高二上·广西贵港·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意义。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3-12-22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契约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691487年徽州427件土地买卖契约使用宝钞、谷物、绢布、白银情况

——据万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等整理

材料二   建文三年侯官县江十郎卖山契

侯官县二十四都住人江十郎,承祖有山数号,坐落二十五都,土名……今录出东西南北四至明白。今且因为年老,日食缺乏用度,遂将上项铺后等山出卖。今托得本里王文禄,引到本都方彦诚前来出头就买,三面与买主引进人议定,情愿将上项山定价宝钞捌百贯文,其买价钱钞就时交讫,别无留寄。所卖山段系自己物业,与房分伯叔兄弟侄无干涉,亦不曾重张典挂外人财物。如有此情,别路良业赔,罚银壹拾陆两抵还买主无词。

建文叁年玖月日

立卖契人江十郎(花押)

中人王文禄(花押)代书人池九才(花押)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

材料三   日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的点,是古人经济交易活动最真实的写照。日本学者寺田浩明认为:只要接触过明清时期民间文书史料集的人都会认为,当时的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社会关系都是依靠这些相互性“契”或“约”来支撑的。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有更为深层的理解。

——摘编自仲伟民等《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1)写出材料一中反映白银使用情况图例的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明朝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概述契约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契约文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反映出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9 . 有同学为研究宋代科举制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出身人数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

时间科举出身人数占全国当年总人口比
公元1100356000.036%
公元1200645000.101%

——摘编自余保中《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

材料二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是时天下学者,杨(忆)、刘(筠)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愈)文者。

——摘编自【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科举制度的价值。
(2)简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在其(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足供五、六十年。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高祖)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尊后齐之制。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   社仓原为地方上的一种社会互济设施。开皇五年以后,隋王朝借口社仓管理不善,将它逐步归并到官府管辖之下。据《隋书·食货志》载,开皇十六年“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这就等于在正租之外,又增收了百分之十三到三十二的附加税。

——摘编自魏承思《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及其灭亡》


(1)运用材料二、三阐释材料一中“国计之富足”的观点,并分析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隋朝“国计之富足”却“祚短运促”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