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回望20世纪,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下表为20世纪中国外交历程中的部分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
1900年代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1910年代
1920年代1922年,华盛顿会议与会九国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1930年代1933年,国联大会通过关于中日争议报告书
1940年代1943年,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签订《开罗宣言》
1950年代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60年代1964年,中国与法国正式建交
1970年代
1980年代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代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2000年代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1910年代和1970年代的中国外交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022-03-13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迄今,如何处理统与治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决统与治之间的冲突,是郡县制国家治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治理”,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为统,即国家对其疆域和人民的统治;一为治,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各项公共事务的治理。相应地,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研究有三种视角,一是“统”的视角,一是“治”的视角,一是“统与治的关系”的视角。统与治的冲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中央统治与地方治理的冲突、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的冲突以及中央政府内部的政权与治权的冲突。

——摘编自曹正汉《论郡县制国家的统与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口号时间口号
1927年8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53年12月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28年10月工农武装割据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37年5月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1978年12月改革开放
1945年8月和平、民主、团结1982年9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46年8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85年10月三步走战略
1949年9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87年4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50年6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92年10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编自《时代印记·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丛书:<标语口号>》


提取上表材料中部分或整体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加以阐述。(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却被各国君主认为不切实际。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取为秀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欢喜过度而发了疯。众人商议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氏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过来。范进恢复正常,丈人及邻居们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后来范进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出任山东学道。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