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运动,打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枪”。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五载,创办近代企业的同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开化。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洋务运动引进的“西学”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有着标志性意义。

----摘编自李登辉《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协商民主并非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专利,中国协商民主是对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一。由于中西方阶级基础、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协商民主在中国与西方语境下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民主,但在实践中两者所追求的精神、价值与体现出来的一些原则具有某种契合性。西方协商民主在客观上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发展的思路,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摘编自郭小聪 代凯《试论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西方协商民主”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化转型的一大特征是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其原因是所有的阶级都虚弱,结果是政权落入军事集团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步步深入内地农村,地主阶级“破产”了,而新生的资产阶级“天生具有软弱性”,无力承担起秩序重构的重任;与之相关的工人阶级,同样由于现代产业数量少、实力弱,也不能肩负起秩序重构的重任,而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由于高举民族解放大旗和人民解放大旗,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在校短时间内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正如政治学者邹谠所言,“中国共产党以其严密组织和逐渐强大的组织能力,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政治,所以在革命的过程,中国人民参与政治的方式起了数千年以来第一次的根本变化,农民及贫苦大众下层阶级都变成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不少上升为干部,最高层的政治领袖也以他们为‘参考群体’,这是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2022-10-0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或思想先秦诸子、两汉儒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都是该时代的代表学术或思想而它们都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至于各种学术思想盛行原因虽有不同但概括来说又可找到两个共同点首先是思想内部的发展即思想自身不断扩充和深化内涵的端果其次是社会辅助因素每一种时代思想的发展必须配合当时的社会因素。

——吕振基《中国史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以某一时代的学术或思想为例,阐释材料中“两个共同点”的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举例子,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请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1-20更新 | 87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新学道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3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