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南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暗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有空便多写信给我。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