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5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8401842鸦片战争19217中国共产党诞生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194910新中国建立
1911辛亥革命1955两极格局形成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1919五四运动1993欧盟成立

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材料二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
(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学家李时岳认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从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这表现为向下沉沦的趋向;另一方面,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现为向上发展的趋向,在这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向”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空间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外交统计年鉴》


根据图中的时间标尺,概括图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也可以补充其他时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论证。(明确变化,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0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3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和中国(思想史)各自都是变化万千,而思想的演变是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密切相关的:中西双方之思想亦有其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倘若把视点集中到中国,也应记住,冲击中国的西方是个变量,而西潮入侵中国之时,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在变。(当然双方也都有许多——或者是更多——不变的层面)如果仅注意西潮冲击带来的变化,而忽视不变的一面,或忽视西方和中国文化传统自身演变的内在理路,必然是片面的。

——摘编自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点拟定一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其之态度,亦经数变。(一)其初是指采用西法者为用夷变夏,而极力加以排斥的。(二)继则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再进一步,就要打倒孔家店,指旧礼教为吃人,欢迎德谟克拉西先生、赛因斯先生,并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了。其实都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文化前途的转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完成于193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中国人向“西洋学术”学习的态度,依照阶级变化划分历史阶段、说明各阶段的阶级属性,并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述。(要求:时间准确,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7更新 | 232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04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宁乡一中高三5月仿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族制度源于宗法制,到了宋代乡村的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材料二 陈永平、李委莎的社会调查报告《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述。
(要求:对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可以运用材料或者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