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北朝时期历史主流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下表是对“分裂下的南北朝:孰是历史主流”观点的不同表述。

阁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东晋南朝代表着三国西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道路,十六国北朝则‘走着一条特殊的道路’,是一段插入的‘并非必然的过程’,南北朝历史的显著差异,‘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必将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唐代的变化正是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产生的’,‘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看’,唐代的变化不过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或衔接,即南朝化。”
评述材料中关于历史主流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

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离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群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钞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钞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痒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急携之归,而不敢示人。

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

——摘编自徐珂《清稗类钞》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13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

——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的“变局”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的追随者非常渴望和平,因此不顾孙的反对,情愿同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如此这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他们的退让迎来了袁世凯及其北洋旧部的十多年的统治。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状况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8-12-07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教育集团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