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8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1002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811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大型展览设置了6个主题展区,第一展区为伟大的变革,第二展区为壮美篇章,第三展区为关键抉择,第四展区为历史巨变,第五展区为大国气象,第六展区为面向未来。每个展区由多个单元构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紧扣“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的主线,设计一个展区。展区必须包括:展示主题鲜明,内容系统全面;阐述史实准确;布展方式多样;能多角度、全景式地描绘一幅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要求:主题向上,内容全面,阐述清晰,设计新颖)
2021-12-11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6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1-06-02更新 | 548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

6 . 材料:晚清至民国时期国人对中国文化与西学的态度

魏源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左宗棠

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未;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

严复

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若斯之伦,举有与中国之理相抗,以并存于两间,而吾实未敢遽分其优绌也。

陈独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梁启超

泰西思想界,现在依然是浑(混)沌过渡时代,他们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

胡适

发起“整理国故”运动,以“输入学理”(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再造文明”(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为宗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围绕“传统文化与新文化”拟订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9-01-30更新 | 448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Ⅰ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阶段主要译者及译本来源翻译特点主要阅读对象
1899—191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译自英文版,发表在《万国公报》《天义报》。
《新民丛报》《大公报》《民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来自日文版的摘译。
主要的翻译方式是“转译”,翻译与阐释出现了不少失误、误读甚至曲解。知识精英
1920—1949年1920年,陈望道,自主译自日文版
1930年,华岗,中共布置任务译自英文版
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译自德文版
1943年,博古,据俄文版对成仿吾和徐冰版进行校译版
1945年,陈瘦石,自主译自英文版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得以解读和阐释。中共党员
1949—2009年1949年,谢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译本”,译自德文版
1964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1978年,成仿吾,译自德文版
1995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2009年,中央编译局,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C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
翻译与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样”的“自由行为”上升为“统一集中”的“国家行为”,翻译行为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普通民众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07-02更新 | 6523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