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细讲中国历史》部分标题

2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5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3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6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4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8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

请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标题,指出其对应的时期,并结合具体史实对所选标题予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进行简要说明。(可从特点、原因、意义等角度进行说明)
2024-04-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南海一号”沉船考古。

1987牟,“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

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主,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占识别,这些外销资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喇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了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阅读以上的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出史实,并进行解释。解释可以从原因、影响或其他角度入手。)
2024-04-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和平叙事。中国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不热衷于征战与扩张,主要通过内部治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

第二,发展叙事。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融会贯通性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吸收和融入新鲜血液,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发展。

第三,国情叙事。坚持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思想、行为准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第四,文化叙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记忆、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其创造并延续的精神追求,更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程曼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围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方面,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158次组卷 | 9卷引用: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20世纪头20年,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谷底”,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形式多样的歌舞百戏很多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创新,表演形式多样。如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口头表演艺术,像弹唱、小说、说话等;以叙述故事为侧重的表演活动,如百戏、杂剧、宫调等;还有以竞技为主的表演活动,如投壶、蹴鞠、相扑等。宋代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分布较广,有大型综合表演场所—瓦舍勾栏,有供人休闲娱乐的茶坊、酒楼等,也有专门搭建的乐棚、彩楼,甚至有随机的露台、空地都成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

——摘编自段淑心等《由娱乐方式变化看唐宋社会风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十年的改革不能说毫无成就,改革官制、修订律例、编练新军、振兴实业、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设咨议局与资政院等,确有诸多进展。然而,社会所期望的改车,是要限制君权,扩大民权,建立起现代的君主立宪体制。而清政府的目标则相反,它期望通过改革,将过去模糊的无所不包的君权明确化、法制化,它并不想通过改革来放权,而是要通过改革将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自行提出一个观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715日凌晨,浙江政府以谋乱或通匪罪,将秋瑾“就地正法”。秋瑾案的发生.全国舆论哗然。浙江地方大员张曾扬、贵福因办案不力而受到舆论攻击,最终仕宦前程被断送。以下为当时部分民间舆论的摘选

秋瑾女士以徐锡麟案株连,被杀于轩亭市口,论者冤之……惟闻女士自幼通经史,工诗词;及长,痛心国难,每于新报新书中见外侮浸迫,则横涕不可抑,大有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之感……汲汲焉提倡女学,以图女子之独立……今乃以种族革命见杀,论者所以冤之也。

——《秋瑾之演说》文前编者按语(1907年7月22日《申报》)

越郡士绅以秋女士并无叛逆证据,亦无口供,联名上控嵊县;各学堂亦以无故查抄枪毙学生,禀请赔偿名誉。而贵知府则置之不理,现亦须分投上控矣。

——《秋瑾女士冤杀之历史》(1907年7月28日《申报》)

根据材料,提取其中一个或几个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楚)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运用材料原理,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自选角度,对秦汉某一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要求:运用原理,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说明:思想、文学、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2024-03-0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