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人翁:新中国成立初期识字课本中的工人形象建构。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毛泽东称赞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这一时期的工人识字课本记载了许多工人争做模范的故事,号召和鼓励努力生产,向劳动英雄、生产英雄和模范学习。

识字课本中的工人模范

课本

课文题目

模范人物

成长故事

《识字课本》

《创造新记录》

赵国有

创造新纪录的生产英雄,被提拨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担任生产部副部长。

《职工识字课本》

《孟泰仓库》

孟泰

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识字课本》

《劳动英雄刘英源在“七一”大会上的讲话》

刘英源

曾在外国人创办的工厂过着受压迫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参加生产,改进生产方法,被评为劳动英雄,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拨为厂长,当选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代表。

《工人识字课本》

《给奖大会》

17个妇女等模范人物

从名字都没有,被欺凌、被压迫的妇女成为特等模范人物。

——摘编自熊秋良《主人翁:新中国成立初期识字课本中的工人形象建构》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工人主人翁形象的构建”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钱玄同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发表在《新青年》上。文中指出汉字在学与用上诸多缺陷,并说汉字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他主张先废除汉字。陈独秀赞同其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母的方案。鲁迅认为人类未来最终会使用同一种共同语言,当前文字简化与拼音化是为之后世界语的使用提供基础与准备。他的《阿Q正传》中主人公的命名上出现字母的使用,是对汉字拼音化的一种回应。然而,作家巴金在他的《病中集·汉字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年轻的时候思想偏激,曾经主张烧毁所有的线装书,今天回想起来实在可笑。”如果汉字走向拼音化,“这样我们连李白、杜甫也要丢掉了。”这种充满历史感的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刘婷《时代的神智—汉字形与意的思辨》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字拼音化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外力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化思潮和运动表现出一种回应外国侵略的民族自救的特征。也就是说,这种回应的目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拯救民族危机。有的论者以此特征,把中国的现代化称之为一种“防御式的现代化”、即一种被动的现代化。在近代中国,西方的侵略的确是构成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障碍之一(另一障碍是中国的封建主义)。所以,这种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动力或目的的现代化运动乃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使然。“防卫型现代化”的特征对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判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是因为“防卫”的需要,“民族主义”或“文化本位”的情结始终制约着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价值的选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了近代中国从对西方文化及西方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入而客观的了解,因此也在较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现代化思潮与运动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王继平《晚清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文化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完整,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热度与时代”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三)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第一个女火车班组、第一个女拖拉机队、第一批女航空人员、第一批女摩托车运动员、第一批女坦克车手、第一个轮船女驾驶员、第一个女推土机手等纷纷涌现,女司机以群体姿态出现,其形象成为现代媒体和文学艺术广泛宣传、大力塑造的对象。

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在观看了苏联电影《巾帼英雄》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当一个拖拉机手那是多么光荣。”第一个火车女司机田桂英偶然看到了苏联火车女司机的照片,燃起了她做新中国火车女司机的愿望。在苏联专家亲自培训与指导下,田桂英等从普通工厂女工成长为新中国第一批火车女司机。

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女司机》《马兰花开》书写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走出家庭,在社会主义交通工业建设中,克服体力、文化、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性别偏见,一步步锻炼成为能够熟练地驾驭现代化大机器的女司机的故事。

国家不仅扶持与培养这些勇敢踏入男性垄断行业的妇女,而且给予她们很高的荣誉。田桂英、梁军等都被推举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安排到专门学校进一步学习深造,逐步成长为所在行业的领导干部。她们的事迹不仅被《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国妇女》《群众日报》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有的还进入教科书,画成连环画,拍成电影,印上了人民币。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5070年代女司机形象长廊里,最大的群体是女拖拉机手。驰骋在丰收大地上的女拖拉机手,在深层意义上接续传统性别观,潜在地满足人们对“女性气质”“女性特征”的理解与认知。

——改编自刘传霞《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形象的生成与多重文化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女司机形象。(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贴有对联,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悉尊华式”“无一外洋款式者”
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博览会花瓶、绣花品、风筝、豆腐、竹器、玩具、绸缎衣料、景泰蓝、雕刻家具、瓷器、云南腰刀、各省土特产会场正中悬今上圣容,四周以绸缎结彩,左首有大客厅,其中悬摄政王御容,并挂中国名画,及绣货桌椅器具,皆广东紫檀雕刻,极为精细,会场房屋式样,参酌中西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针对上述材料,提炼两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论点明确具体,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024-05-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长期确立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成功开拓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时期

现代化目

标现代化实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年前)1956年八大将“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奋斗任务写入党章。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思想:《论十大关系》
政治:民主法治建设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精神文明:英勇奋斗革命传统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思想:拨乱反正;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
政治: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
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理念
精神文明: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
经济: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外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程实《“现代化”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提炼一个观点,对新中国的现代化进行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

工业劳动模范

农业劳动模范

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先后改进八种工具,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创下一年完成4年工作量的记录,备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李顺达:1944—1946年两次被评为太行山一等劳动模范。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2年,评为“全国劳模”,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赵梦桃: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是优秀的“郝建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95)

材料二   在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艰苦创业的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公而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舍身抢救国家财产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等。

-----------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10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又一批功勋卓著的时代先进人物脱颖而出

袁隆平一生与人类的“饥饿”作斗争,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屠呦呦中国医学界的骄傲。2015年因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奖”
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孙永才“中国速度”的骄傲
戴明盟第一个在中国“辽宁舰”起降舰载机的飞行员

-----------摘自网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时代与精神”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2024-05-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9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代谢过程(社会转型过程)相对迟缓,而思想的代谢过程却来得格外神速,在西方原是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中渐次出现的各种思想学说,集中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狂泻而来。中国近代思想的无比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态,各种思想持续不断地展开论争,这又构成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摘编自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简论——中国近代思想文库总序》

根据材料,选择中国近代两个阶级或思想流派,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选择的思想流派须与史实相吻合,论题正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1月,教育部在苏联专业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以行业部门为专业分类设置框架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如表1)。

1

行业部门专业门类专业类数量专业数量专业数量比例(%)
工业部门工科1610641.2
建筑部门3207.8
运输部门3166.2
教育部门大学文科2259.7
理科1218.2
高等师范师范1166.2
财政经济部门财经1166.2
农业部门农科4135.1
艺术部门艺术4135.1
保健部门医科251.9
林业部门林科131.2
法律部门政法120.8
体育部门体育110.4
总数40257100

19639月,为解决高校在专业设置实践中专业数目过多、专业面过窄、专业名称混乱等问题,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如表2)。

2

专业门类专业类数量专业数量专业数量比例(%)
工科1420747.9
文科05312.3
理科0429.7
师范0173.9
财经0102.3
农科0337.6
艺术6368.3
医科0102.3
林科0143.2
政法020.5
体育081.9
总数2043299.9

注:包含试办专业,不包含绝密、机密专业。

——据王孜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两次“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调整的特点进行解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