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或称分期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下表是其中两种观点:

第一种

第二种

划分依据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划分阶段

1840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开始、形成和进一步加深阶段18401895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阶段
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缔造、产生、发展、取得彻底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日趋没落、最后全面崩溃阶段

18951927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9271949年:资本主义遭受摧残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阶段

——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整理

你赞同表中哪种观点或自己提出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史学界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等方面的理论创造获得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成果。这些研究(     
A.有助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B.源于“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提出
C.表明中国史学研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D.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惧变、拒变,到思变、求变,是近代中国文化心理蜕变的一条线索。甲午之后不出20年,中国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如英法两国走了几百年而没有走完的路。一场变革还没有结束,没有见效,另一场变革另一个思路又呼之欲出。甲午后的一切变革几乎没有一个走完全程,一场又一场的变革叠加在一起,称之为“叠变”最合适不过。叠加的问题越来越多,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大,终至形成病重乱投医的态势。我们一方面固然有资格指责那些历史人物的失误、见识与决断。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一切果必有其因。

——摘编自马勇《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围绕“叠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注重史事间的关联)。
2024-04-08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4-03-3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5 影响、意义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了关于中国历史进程的13项理论创造。这些理论创造分别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广大边区封建化进程、中国历史上的王权主义、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大宋史观和“新宋学”观、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江南早期工业化、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民主革命时期“中间力量”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如何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材料中的理论创造,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下列遗址属红山文化的是(     
A.牛河梁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襄汾陶寺遗址D.二里头遗址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分期问题展开论辩,主要分歧如下:

代表人物分期标准
胡绳、戴逸以阶级斗争为标准,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历史现实决定的
孙守任、范文澜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标准,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统治者,外国侵略势力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选择上述某一标准或者自拟一个标准,运用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对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分期并予以说明。(要求:分期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币问世以来,在印制和防伪技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为各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发行时间代表性技术
第一套人民币(194812月正式发行,19555月停止流通)采用在票面图案中加入“暗记”(即将图案放大后,会出现特定的口号字样)的防伪方式,未使用水印、紫外线荧光物质等
第二套人民币(19553月开始发行,19644月、19991月、20074月分批次停止流通)开始采用水印防伪;其中3元、5元、10元的钞票由苏联代印
第三套人民币(19624月开始发行,199912月纸币停止流通、20007月硬币停止流通)全部使用国产印钞机印制,在国际印钞界首次实现干胶印一版多色接线印刷,和广泛使用安全线技术的欧美货币相比,“个性”十足
第四套人民币(19874月开始发行,20185月停止流通,个别小面额除外)1元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采用多种雕刻制版、多色接线新技术,以及防伪安全线(全埋式)
第五套人民币(199910月开始发行,为现行人民币)券别结构、钞票材质、制版印刷等全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1511月,100元纸币调整了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布局,机读性能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名片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2018年)展会内容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条人民币发展线索,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发展线索源自材料,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为《人民日报》2000-2019年有关辽宁部分民生题材报道样本,表2为《辽宁日报》2005-2019年有关经济题材报道样本。

1

日期标题关键词
2000420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社会服务
200293广开门路拓宽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
2004818辽宁城乡“扶贫超市”过千家社会救助帮扶
2006716辽宁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保障体系
2007114辽宁两千万农民受益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
2014112辽宁设置96110受理重大犯罪线索社会治安
2017420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社会服务
2019129辽宁西丰给贫困户办了健康险新型合作医疗

2

日期标题关键词
200552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东北老工业振兴老工业基地
2009614民营经济“挑大梁”民营经济
2011117全省去年出口创历史新高进出口贸易
201727车新村试水电商扶贫新模式电商扶贫
201763我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再发力农业创收
2018112沈阳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已达532电商产业
201949盘锦加快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纪实老工业基地
20191115两大千亿集群领跑宏伟区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以察举天下非法”,“乘车奏事,居靡定处”,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不干预他们的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的上述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完善了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D.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